|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马克思的理性批判——形而上学的终结           
马克思的理性批判——形而上学的终结

马克思的理性批判——形而上学的终结

  实际上,启蒙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思想在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时,总是不自觉地夸大了人的主观因素,即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总是将社会更替的理想寄托在某个英雄人物身上,而忽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自从黑格尔哲学落下帷幕之后,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其他西方现代哲学流派,都开始反叛主体形而上学的束缚。因为无论是在近代唯物主义,还是在近代唯心主义之中,不仅“本体”成为了一种抽象的存在,人也成为了一种抽象的存在,成为“绝对精神”的物化,人的现实存在被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失落了。“形而上学”在这场悲壮的“复辟”后,不仅在“理论上威信扫地”,而且在“实践上已经威信扫地”。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不是由绝对理性外化出来的,也不是某个英雄人物的舞台,历史有其自身的规律,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是人类自身活动形成的有机体。社会发展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同时,生产方式决定着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③。
   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终结了形而上学的神圣地位,并且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④他破除了理性至上的传统理性主义,回归到人的问题,也就是实践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人固然是依赖于自然的,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但是任何自然的关系绝对不是黑格尔所说的理性的外化物,也不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以感性为基础的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人不是绝对精神的物化,而是有意识、有目的、有创造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必须依靠自己的本质力量来征服、改造对象,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外宣传思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析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分析
    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诗化形式
    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自反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