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论任务型教学策略与汉语语感培养           
试论任务型教学策略与汉语语感培养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思想起源于多种学习理论,如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及教育理论,以及杜威等的“做中学”理论、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等,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本文主要从这一点入手探讨任务型教学方法对汉语语感形成的作用。
  1.语言习得理论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是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Karshen提出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1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他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因此,他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在新的语言点介绍后,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活动,增加使用语言的机会,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原有知识经验与所要建构的知识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过程。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他们对社会已形成各种各样的认识,有自己的知觉经验,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合理的推论、形式假设和方案,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这种认知矛盾是在学习者内部产生的,问题是自己提出的,所以学习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此,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Jane Willis在她的《任务型学习的理论框架》(A Frame work for Task-based Leaning)一书中提出了任务型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Pre-task
  Introduction to topic and task[任务前](准备活动)
  Task cycle
   Task[任务中](任务链活动,也叫任务环)
  Language focus
   Analysis
  Practice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软件设计的基本任务与原则探
    试论中国文学“润物无声”的
    试论新经济因素对煤炭成本管
    试论如何做好专项审计调查
    试论邓小平对列宁民主思想的
    试论WTO协议的特点及其在我国
    试论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
    试论“三个代表”要求与工会
    试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