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清末中国医界对西方医学的观察与仿行           
清末中国医界对西方医学的观察与仿行
;师”者有较高的医术与素质有人就曾指出师授的不足,“若幼而学医,师所授读者,汤头歌诀、脉经大旨而已,本非通人,即遍读诸书不能讲解也。”另有情形则是“师负盛名,求方者踵至,无服握管,其徒隅坐,师讲脉案数句、药味八九品,以为简练揣摩。如是数年自信知医,辞师而去,悬招卖术,居然又一名医矣”。作者表示自己就曾见过某些师授之医“方中脉案、字句断续不成文理”的情况。见前引之《考医说》。,对于参差不齐的医界来说,似有些曲高和寡,并且王氏也没有提到如何甄别那些无师自学的医者。
  由于中西医的差异,有人更指出,对于中国传统医学来说,考医之举犹难,即使“考列前茅者”,可能“其术仍未可恃”。因为“医之所以谓良者,惟视其所开之脉案与所用之药耳!”然而医者各有区别,“有善于立案而不善于用药者,有工于用药而不工于立案者。阅书多者其脉案必清顺畅达,而其所用之药或与病不相合。盖此事虽曰技艺小道,而细微之际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若“临症多者其用药必灵巧,而其脉案或辞不达间,其意盖曰‘医者意也’。整理:WWW.YbAsk.COM 。
我以意度之可以知其病之所在矣,而病或有出意料之外者,或不非先意以承之,则病又危矣。”也就是说,医者之临症用药与写脉案的高下可能并不一致,若以脉案为标准择优恐甚危险,盖“人有一定之意见而病无一定之变化,苟泥于古是以一定之意见治万变之病,则病危矣”。而考医之道“谅不过视其立意用药之间以定其高下,而二者之不同,若是将何以齐之?”并且“考试之际谅不过问以一症或数症已耳,而人固有善于用温补之药而不善于用攻劫之药者,亦有善于用清凉之药而不善于用竦解之药者”,方寸之间“岂能尽其技乎”?此“亦不可不预料者”。 本段及下段见《书本报考医信息后》,《申报》第5148号,1887年8月17日,影印本第31册,291页。
  如此来看,若要通过考试之道选拔讲究“医者意也”的中国医生,似乎并不容易,至少上述所谓意会的细微之处就甚难把握。当然,仍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伦敦2012中国艺术展开幕
    谁来做中国艺术电影的推手?
    栗宪庭:中国艺术市场解决方
    中国艺术的盛大节日
    庄子哲学与“中国艺术精神”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医学的早期
    将“西方手法”融于中国医学
    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
    李勇:将天津开发区建成中国新
    陈鸿桥:中国新经济的领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