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回望“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回望“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韩东从对西方文学传统的过分模仿和西方话语的滥用这一点上指责知识分子诗人“毫无独立性可言”,而西渡的文章则从根本上否定独立的民间立场的存在。)这一点是非常有意味的、引人深思的。
  其二、在现代诗歌写作继承的资源上。
  韩东、于坚等主张“民间立场”的诗人在诗歌写作传统与资源的问题上质疑“知识分子写作”,认为他们的诗歌写作过分依赖西方传统,“使汉语诗歌成为西方‘语言资源’、‘知识体系’的附庸” [8] ,失去了汉语诗歌自身的品格和美学风范。韩东指责“知识分子写作”在西方话语面前“自甘奴役” [9] 的说法则更加尖锐不留情。于坚提出的“拒绝隐喻”的主张以及他在《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一文中对于唐诗和宋词的回顾,都是将目光投向中国古典文学传统,韩东《论民间》一文中更是流露出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西方话语优势的坚拒。西渡在《写作的权力》一文中对于这种说法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驳。他认为,毋庸讳言,中国的九十年代诗歌受到了西方诗歌的滋养,但这种滋养并未让它沦为韩东他们所说的“西方资源的附庸”,相反,正是有了来自西方文化的滋养,中国的九十年代诗歌获得了与前不同的独特性和新的可能性。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关于诗歌写作方式的思考,从这方面能够看出九十年代的诗人对诗歌本身以及诗歌写作方式的关注和探索。但是在我看来,对于西方资源和民族传统的借鉴上,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选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呼号者们的面前曾经摆着同样的问题,他们虽然有摧枯拉朽反传统的口号,但实际上并未片面决断地只选择西方资源。在当下的文化多元的环境下,如果仍然拘泥于外来资源和民族传统非此即彼的单选,只能说是诗人的眼光过于狭窄了。

  其三、在诗歌写作的语言上。
  于坚在其《诗歌之舌的硬与软:关于当代诗歌的两类语言向度》一文中,再度将“口语写作”提上了现代诗歌写作的议程,他通过南方方言与普通话“软”与“硬”的对立,追溯这种“软&r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知识竞赛”促进历史教学的
    洋标准是否“知易行难”
    试谈汉代的“知足”之风
    浅论高职高专图书馆“知识导
    司法改革的回望与反思
    “民工荒”表象背后的“知识
    达文波特的“知识管理两阶段
    设立“知识主管”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不再无“
    知识管理:什么是为“知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