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
|
|
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可见,应充分认识到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变人的观念,促进现代经济精神的形成,从而为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经济伦理基础。由于市场经济是规范经济,制度已成为协调市场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伦理在经济活动个体的有效内化,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方能充分彰显其经济价值,真正成为现代经济制度变迁的主要支柱。 二、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至关重要,制度通过一系列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发挥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维系政治经济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制度的设立旨在为社会行为提供理性预期,为个体和组织提供社会游戏规则,明确预期收益和代价。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制度作为一定社会、组织中的价值体系和权威结构,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思想观念和行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实现国家控制的重要手段 国家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为维护政治上的统治地位,需要借助意识形态的制度化,奠定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有论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从来也离不开政治意识形态,它是政治权力有意识干预社会的调节机制,它展示了一个既与政治意识形态相关联又与社会现实相关联的统治者监督、训练、矫正统治对象思想和行为的内在社会生活的规训体系。”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一样在行使着国家的“意识形态权力”,是国家实现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的有效手段。统治阶级利用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制定体现统治阶级偏好的意识形态规范体系,并利用国家权力颁布实施,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对国家现行制度的合法性和正义性加以说明,并使之成为民众普遍持有的一种价值信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有利于统治阶级实现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缩小社会各个阶层在政治认同上的差距,提高民众的政治认同感,把统治者的政治意识形态转化为改造社会的政治纲领与行动指南,从而实现国家控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2012年秋季期末老师对学生评语 下一个论文: 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发展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