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辛亥革命——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石           
辛亥革命——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石
  (1)客观原因:①帝国主义的破坏。他们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对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和军事威胁,支持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②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富有政治经验,而且在人们心目中树立有“开明形象”;③附和革命的立宪派“拥袁弃孙”;④当时国穷民困,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困难。
  (2)主观原因:①辛亥革命的胜利来得“突然”,革命党人对掌握政权缺乏思想准备;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③同盟会内部的涣散分裂;④革命党人过分自信《临时约法》对袁世凯的约束力。
  【命题预测】
  视角1:引入史学名家的观点对辛亥革命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历史功绩或失败原因进行考查。
  例3.(2010年江苏卷·22,节选)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基本上属于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虽说难度不大,但是第(1)问中的第一个小问,可能难倒部分考生。这里就有个应试技巧的问题了。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没有养成快速浏览所有设问的习惯,可是往往后面的设问对前面问题的解答有启迪作用。本题的第(2)问限定的回答角度是“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只要考生快速回忆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武昌起义、民国成立、《临时约法》的颁布),那么就不难答出第一种说法是从“政治革命”的角度审视辛亥革命。(答案略)
  视角2:把史学研究方法引入命题,要求考生对辛亥革命的成败进行评析。
  例4.材料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如何可能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科学猜想
    肯尼亚宪法改革模式与埃及革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广
    胡适文学革命论
    现代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
    操作系统“闹革命”
    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与水文地质学发
    让革命歌曲唱响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