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扩大内需还需理性消费           
扩大内需还需理性消费
【摘 要】在全球企业税负等措施。
为了刺激国民的消费,针对市场较为疲软、通货出现紧缩的问题,我国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方针,党中央、国务院于11月初及时制定了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提出要实现从外向经济向内需经济体系的转型,以减少外部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损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2008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国将增加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同时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二、正确认识扩大内需与促进消费的关系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外贸拉动。去年投资增长25.7%,出口增长28.4%,消费实际仅增12%。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尚未形成合力,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明显失调。
在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出口从本质上说仍然主要是进口国的消费,由于全球消费下降,全球经济贸易萎缩,许多国家出口下降。投资主要由企业及个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组成,企业及个人投资仍然主要取决于销售,取决于消费。政府投资的适当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依靠财政收入的政府投资毕竟是相对有限的,政府投资和财政收入仍然与消费密切相关。LoCalHosT因此,解决目前经济危机的关键仍然是消费。
为此,亟待通过扩大消费,形成“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实际情况也表明,我们在扩大消费方面的潜力很大。针对这种情况,眼下迫切需要进一步转变“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消费”的观念,深入研究消费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扩大内需,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消费券的兴起与利弊

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是各国和一些地区政府在经济不景气、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为促进民间消费而设的、限时的辅助货币机制。当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副衰退时,政府发放给人民消费券,作为人民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期待借由增加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活动,甚至进一步带动生产与投资等活动的成长,加速景气的复苏。虽然消费券是以促进消费为目的,但也可作为社会救济工具之用。也有两者相混,既以振兴消费为目标,实施方式又如同社会救济。
目前,全国各地发消费券的热情高涨。消费券的发放,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为刺激当地消费增长,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动作用。
消费券的最终目的是要刺激消费,那么首先要理清的就是消费券刺激的是哪部分消费,以及刺激的到底是哪一部分人的消费?按照“百分百刺激经济”的成都消费券的成果分析,虽然在转化率上远超人们意料,但是从“消费券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大米、油、调料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来看,对真正意义上的刺激消费的成果并不大,拉动内需恐怕就更无从谈起。
另外,消费券的发放,真正带来市场的消费行为了吗?拿到消费券的是市场需要的消费主体吗,恐怕也不尽然。尤其是,通过摇号产生的消费券得主,真正需要这些消费券吗,而需要从实处解决生活困境,需要这些消费券以解“燃眉之急”的人们,又如何才能拿到这些“救命红包”呢?并且,在个别城市和地区,消费券在发放时遭到市民哄抢,场面一度非常混乱,甚至使得消费券的发放被迫中止。总体上说,国内部分城市发放的“红包”、消费券,都可以归结为对于弱势群体的特别补助,但不同城市,是否可以权衡、反思,是否尽最大努力扶助了民生,而弱势群体能否通过能够“红包”、消费券这些东西,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却是不确定的。由消费券的发放而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也需要引起深思,真正要体现理想的人人有份的发放范围,恐怕短时间内也难以见效。
消费券发放之后,商家是否会乘机提高商品价格,或者提供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呢?按照商家逐利的本性,恐怕这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所谓的“消费券”,也不过演变成一种变相的促销手段而已。
消费券即使有效,毕竟是短期的刺激效用,是经济政策中的“兴奋剂”,不可长期反复使用。持续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根本着眼点还是如何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统筹等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让人们有钱花、有钱敢花。

四、刺激消费还需保持理性

现在各种形式和名目的消费券作为短期的一种权宜之计,是刺激企业的消费券就可以力挽狂澜的,我们依然要清醒地看到,心病解了,消费才有底气。扩大内需,先得以人为本,减轻和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意愿上做足文章。
制约消费的不单是收入,由于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保险等预期消费支出增加,即使家庭总收入涨了,人们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不同的社会成员几乎陷入同样的烦恼: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这些后顾之忧,归根结底,是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社会安全网建设滞后且覆盖面低。
当务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把增加居民即期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让利益分配适当向普通居民和贫困地区倾斜;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打好扩大消费的政策“组合拳”;着重解决扩大就业、完善社保、深化相关改革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对教改、医改、房改、社保改革现存的顽症积弊要在整治中动真格的,稳定和刺激支出预期。这当中,政府应有更大的作为。同时,应完善消费环境,推促储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扩大内需还需理性消费》的网友还看了:
    [今日更新]加速开发和扩大经济林资源提高陕北林业
    [今日更新]扩内需政策需政策绩效审计的监督
    [今日更新]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经济内需拉动
    [今日更新]中国军事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效应分析
    [今日更新]论优化基础建设财政支出与扩大内需
    [经济论文]扩大湖北省居民消费需求的两大关键问题
    [今日更新]扩大宣传渠道 调查市场信息
    [经济论文]扩大咸阳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
    [经济论文]试析农业资金非农化对城乡经济差距扩大的影响
    [今日更新]扩大消费内需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路径选择

    经济论文
    普通论文试论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探析
    普通论文关于日本国民的就业问题解析
    普通论文试析关于税务管理导入国际标准的
    普通论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原因分
    普通论文关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
    普通论文扫黄经济学―― 仿效加里?贝克尔
    普通论文浅谈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四三结
    普通论文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国内外文献综
    普通论文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重构及其启示
    普通论文关于科斯定理及其对我国产权改革
    普通论文电子商务与企业流程重组
    普通论文关于珠三角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论文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国际体育科学研究前沿探
    普通论文[电子机械]数控系统在X2012A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献给父亲的歌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浅析联盟网络中基于实际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浅析水利工程招投标业务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中国法治:既济未济(二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政策探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规章制度]财务科科室职责管理标准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常用辞职信模板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农林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上半年工作总结-公司综合
    普通范文[零八零二]安全应从细节抓起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1银行半年工作总结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春节促销活动方案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学校团委2010年上半年工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就职演说]当选为镇人大主席表态发言
    普通演讲[主持词]“电厂.电网”青年员工辩论
    普通演讲[学生演讲稿范文]中学生演讲稿——架起交流
    普通演讲[爱国演讲]党的赞歌(获金奖的七一演讲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总经理在汽车大市场开业典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在××联谊会成立大会上的
    工作范文
    普通领导讲话[工作报告]依法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
    普通领导讲话[工作报告]乡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自查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油建公司党委2007工作总结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推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
    普通公文方案[活动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镇党委书记个人党性剖析材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短期投资的入账成本如何确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依法治校校长讲话稿
    普通总结[调研报告]XX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2009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