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纳税筹划经历了初级阶段之后逐步走向成熟,纳税筹划不再是单纯地靠近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取得收益或利用政策漏洞投机钻营,而是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实现依法纳税,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成本。文章从国家的税收政策出发,结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分析了石化企业如何对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
【关键词】依法纳税 经济纳税 真实合法 成本费用 税负 产品成本
一、石化企业税务筹划的意义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点。由于税收是财产所有权的单方向转移,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税款的支付是企业资金的流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约税收支出等于增加企业的净收入。
石化行业作为中央企业,应当成为依法纳税的典范,因此纳税筹划应当在熟知相关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投资、经营策略,是在挖掘自身内在潜力的基础上运用税收政策节约税收成本,即实现“依法纳税”和“经济纳税”,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二、利用出口退税政策和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
为了扩大出口贸易,国家出台了出口退税政策,享受出口退税等于降低了流转税税负进而增
加了利润总额,在所得税税率一致的情况下,其纳税筹划的收益属于相对数。但是从纳税筹划的目的来看如果进行同期或整体收益测算就是一个减少所得税税负的绝对数。
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利用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和减少纳税调整额是减轻企业税负的最根本的手段。localhOsT企业应纳所得税数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求得。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应纳税所得额则由企业收入总额扣除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后计算求得,但是会计费用不等于税前扣除费用。可见,在收入既定时,平衡各项费用支出,尽量增加准予扣除的项目,即在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将企业发生的准予扣除的项目予以充分列支,必然会使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最终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计税依据,并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的目的。
三、利用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一)方法选择要符合法律规定
由于税法赋予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权,也就为企业提供了纳税筹划的空间。但纳税筹划区别于其他节税方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具有合法性,即纳税筹划必须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企业在进行折旧方法选择时必须充分了解现行税法规定。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汽车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技术进步较快的电子生产企业、常年处于振动、腐蚀的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这就要求企业在折旧方法选择上必须符合上述的有关规定,企业超出法律规定选择的折旧方法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相反还可能因其行为违背税法规定而使企业遭受诸如补缴滞纳金和罚款的损失。
(二)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必须考虑税制因素的影响
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其主要设备常年处于振动和腐蚀,应当采取加速折旧的税务处理。这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在后期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少,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企业在初始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一般情况下,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率不变,则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较有利,有利于设备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则选择平均年限法较有利。由于延缓纳税利益与税率高低成正比,因此,在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往往会使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大于延缓纳税的利益。
四、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消耗或销售而持有的各种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等。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新的所得税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计价办法,因此只能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任选。以上规定,为企业进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也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减轻所得税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开展纳税筹划,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税制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一般情况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均衡的税收负担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计入各期商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不会忽高忽低,特别是在材料等存货价格差别较大时,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使企业商品成本不致发生大起大落,各期利润比较均衡。
(二)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慎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就会延缓存货成本的回收,提前交纳所得税,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五、充分利用税前扣除项目,实现费用项目之间的合法、合理、均衡
根据税法规定,税前扣除项目必须真实合法,但是税前扣除项目又分为多个项目,其中包括限额费用和非限额费用两类,如果限额费用超支就要进行纳税调整。其中纳税调整额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后年度可以补扣的,二是以后年度不能补扣形成永久性损失的。因此纳税调整不仅提高了当年所得税的上交额,部分项目会成为直接损失。
(一)区分限额费用和非限额费用
新税法规定,广告宣传费、招待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属于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