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 |
|
试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 |
|
|
摘要:对科技进步贡献率国外研究企业的新组织。熊彼特认为,只有技术创新才能给经济发展带来机会。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42年在《世界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着名企业调查的初步分析》,文中在索洛余值法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则测算企业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按不同城市、部门和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的分类进行了分析。1996年张国初发表《前沿生产函数、要素使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介绍了利用前沿生产函数把tfp的变化率进行分离的方法,其中包括一项技术效率的变化率。 1998年刘小玄、郑京海发表《国有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他们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分析了1985—1994年期间769家抽样国有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结果表明: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增长的决定因素除了技术进步外,最主要的因素是产权、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1999年孔翔、万广华发表《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决定因素》,他们利用具有超越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算了1990—1994年建材、化工、机械、纺织四个行业技术变化率和tfp变化率,并且研究了奖金制度、区域、管理机制改革措施和时间等因素对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同年徐士任通过对多个国家的r&d投资规模研究,得出了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第一阶段时,r&d经费/gdp大致范围在0.7%~1.8%;在工业化第二阶段时,r&d经费/gdp大致范围1.5%~2.5%;在工业化第三阶段时,r&d经费/gdp大致范围2%~3%。LocaLhosT 中国农业部从1982年开始组织研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对国家“六五”、“七五”、“ 八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江西财经大学刘建峰(2003)硕士毕业论坛,1997,(3).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2). [10]易纲,樊纲,等.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 [11]刘建峰.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3:1-4. [12]罗佳明,王卫红.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1953—2001 [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 [13]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49—2004[j].经济研究,2005,(6). [14]章刚勇.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11). [15]徐瑛,陈秀山,刘凤良.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析[j].经济研究,2006,(8). [16]曹吉云.中国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贡献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 [17]庞智强.用增长速度方程测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7,(6). [18]江蕾,安慧霞,朱华.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际测度:1953—2005[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5). [19]裴旭东.中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j].商业时代,2008,(2). [20]周绍森,胡龙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2).
|
|
上一个论文: 试论列宁“新经济政策” 下一个论文: 试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增长的主要途径
|
|
|
看了《试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刑罚区分之必 [法律论文]试论扣缴义务人刑事的责任的几点思考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涉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法律论文]试论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商业贿赂行为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保险纠纷业内调处机制的完善 [法律论文]试论审判实务视角下的分居制度构建 [法律论文]试论布依族习惯法的变迁与发展 [法律论文]试论环境利益与环境权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