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苏南模式”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苏南模式”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国人创造的一种新的工业化模式。费孝通教授曾对这一新模式作了具体的阐发与形象的比喻,他指出:“在苏南地区,城市工业、乡镇工业和农副业这三种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区域经济的大系统。这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实现工业化的发展系统,展现了“大鱼帮小鱼,小鱼帮虾米”的中国工业化的新模式。”不同地区的农村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起始条件往往存在很大差别。

在苏南地区,农业的原始积累主要以集体积累的形式存在,同时也存在于一些农村家庭。因此,以农业原始积累孕育的乡镇工业主要表现为乡镇集体企业,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家庭工业与私营企业。不少乡村还发动农民自带部分资金进厂,或者以较高的利率进行集资,这一方面弥补了农业公共积累与投资的不足,推动了乡镇工业初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部分乡镇企业经营困难时群众挤兑集资款的隐患。

而在温州地区,主要依靠农民家庭积累发展家庭工业,依靠农民个人头脑发展中介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农村有50%以上的农民从耕地上转移出来,其中从事工业的有33万人,从事商业和购销活动的有22万人,外出从事各种劳务活动的有28万人。通过劳动替代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收益的积累过程,实现农村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温州模式”的重要特征。有人认为,正是这一特征最终导致民营经济空前的活跃,因而“温州模式比苏南模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样的结论,未免有些牵强附会。资本积累方式的差别及其导致的产权形式的差别,不是衡量区域经济生命力的标准。

“苏南模式”反映的苏南农村初期工业化,是一种弱质工业化。首先,表现为简单工业转移。许多乡镇企业通过购买城市淘汰的工业设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城市工业的配套产品。这种简单工业转移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少,从而市场竞争力低。在短缺经济时代,这一问题被掩盖了。一旦买方市场出现,就造成了许多企业的产品积压、滞销以至亏损。二是设备陈旧、产品同构,从而产业升级成本大,结构调整困难。弱质工业化的第二个表现,是工业劳动力素质低。乡镇工业企业职工基本上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工业技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弱质工业化的第三个表现,是分散化。农民办工业,初期创业成本比较低。利用生产队仓库、大队部、农民住房,办起了工厂,从而造成了“村村办厂,队队冒烟”的现象,规模型企业少,集约化程度不高。

20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第二次“异军突起”的机遇,通过全球购买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逐步构筑起高科技产业的高地。一些从村办小厂发展起来的集团公司主动同国际大公司的成熟技术、先进技术进行动态合作,使企业走在国际科技前沿,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些集团公司重视自主开发,填补了某些国内空白。以资本经营闻名全国的“江阴板块”,正在迈出国人瞩目的新步伐。

苏南农村工业化对农业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人总结为四句话:“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力,集资创造条件,建设现代农业”。面对农业徘徊、乡镇工业发展减速等问题,苏南地区从“以工补农”转向“以工建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了积累机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扩大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同时,由于农本增加,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一些兼业农户把承包的土地特别是责任田当作包袱,出现了抛荒或暗抛荒的现象,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苏南不少地区在农业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允许外地农民异地承包土地,这为苏南农村的土地规模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苏南农村工业化与城乡工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苏南模式转型背景下的无锡城
    苏南丘陵地区茶树施肥存在的
    浅析东欧剧变的“苏联因素”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
    苏宁电器:“苏宁速度”育人
    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现状与
    发达国家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及
    发达国家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及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
    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