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苏南模式”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苏南模式”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明确经营权、使用权与收入分配权。否则,经营者与使用者就可能侵占所有者或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所有者之间也可能相互侵占利益。同时,明确界定所有者、经营者与普通劳动者三方各自应尽的职责。讲产权往往只讲“权”,而不讲或很少讲“责”。我国公有产权改革的关键,是要多讲“责”。如果企业的三种主体都能尽责,那么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 二是“产权代化”。在资本主义国家,“产权优化”的核心意义,是“公有制不如私有制”。现代西方产权学派普遍认为,私有产权一定优于公有产权,因为私有产权是明晰的,而公有产权是不明晰的。在他们看来,明晰化的产权就是“明晰化的私人所有权”。由于私有产权所具有的排他性,就可以防止外部非产权持有者的侵入。公有产权是不明晰的,公有产权中必然存在着“自由进入(Open excess)”问题。而当公有产权限制了非所有者的进入时,会因为缺乏产权交易市场而使资源的利用不能达到最优状态。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公有制也可以实现“产权代化”。首先,应该看到,乡(镇)、村社区共有制不能一概称之为“模糊产权”,它们大多属于“半清晰产权”或“半模糊产权”。我曾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过一个村的负责人,我离乡后村里用集体积累资金办了两个企业,但后来都垮了。村里的一些群众找我诉说:“我们大家的血汗钱被这些败家子糟蹋了。”这说明村民们对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村办企业,一般还是关心的,有一定的所有权意识,可称之为“屋檐下意识”。乡村社区共有制企业的问题,主要不是“人人有份,人人不问”,而是“人人有份,谁能代表,谁能负责”。经营者负盈不负亏,不仅仅是社区共有产权代表缺位,更重要的是共有资源的使用、转让与收入的享用权都界定给了特定的个人或少数几个人,从而造成了社区共有制内部产权的个人化。也就是说,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非优化,原因在于非共有化,在于产权的个人化。这种个人化,是内部私有化。解决问题的最佳出路,是股份化。通过股份制改造,股东权的普遍实现与经营者的监督机制,防止个别所有者的垄断与排他性。这是苏南地区今后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与建立高效所有制结构的关键。

政府推动是否必然产生反市场性

“苏南模式”的初期特征,不仅是以乡村工业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还有一个特征是地方政府直接推动,但这不是“苏南模式”的本质特征。不少学者认为,“苏南模式”的本质不是“三为主二协调一共同”,而是“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种新的观点,有~定的道理。当年,农村干部突破计划经济的口子兴办乡镇企业(社队企业),没有巨大的勇气是做不到的。一些学者指出,如果从艰难程度上来描述,则可以说乡镇企业是“困难中诞生,风雨中成长,非议中发展,曲折中前进。”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仍然有一些人大骂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与城市工业争资金”。甚至有人说是“挖社会主义墙脚”。我曾写道,乡(镇)、村办工业是农民不甘落后而进行的自发行动。它不象国营企业那样备受国家“父爱主义”保护,更不象特区那样享受倾斜政策与优惠的“幸运儿”。费孝通教授称之为“草根工业”。在忍辱负重的成长过程中,养成了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苏南模式”的本质是市场化。“苏南模式”的初期特征是市场取向,目前的中期特征是市场适应,最终将表现为市场规范。有人说,“温州模式”才是市场取向的。事实是,温州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采取的是个人(家庭)找市场的办法;苏南发展社区企业,采取的是集体(社区)找市场的办法,而且是各级干部特别主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苏南模式转型背景下的无锡城
    苏南丘陵地区茶树施肥存在的
    浅析东欧剧变的“苏联因素”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
    苏宁电器:“苏宁速度”育人
    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现状与
    发达国家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及
    发达国家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及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
    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