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为何没有开设钢材期货市场 |
|
|
钢材是国际大宗商品,2004年国际钢产量已经达到9.29亿吨。近几年来,钢材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为此,国内纷纷呼吁推出钢材期货。但也有人指出国外发达国家并没有推出相应的钢材期货,为何我国需要推出?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这是与国内外不同钢材市场特征有关。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没有建立相应的钢材期货市场是因为它他们缺乏相应的现货市场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一、钢铁生产的高集中度决定发达国家缺乏建立钢材期货市场的基础 期货市场是建立在高度竞争性的现货市场基础上,而国外钢铁行业生产却是高集中与垄断。2003年阿塞洛的钢产量占到全欧洲钢产量的21%;日本新日铁和日本jfe钢铁株式会社两家企业的钢产量占该国的56%;韩国浦项的钢产量占该国的64%;英国最大钢厂钢产量占该国的89.43%,法国最大钢厂钢产量占该国的85.64%。钢铁行业的集中度(集中度crn是指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占整个行业的份额)决定了钢材行业类型更接近寡头竞争。世界钢铁工业集中度近十年来逐年递升,到了2003年,cr4、cr5、cr8、cr10在十年期间分别上升了36.4% 、50%、41.2% 和42.1%,与此相反,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cr4、cr5、cr8、 cr10 在 1992年 - 2003年的11年间分别下降了 34.4% 、31.4% 、27.3% 和22.9%。 根据2003年世界产钢量排在前十名国家中的cr3、cr4、cr5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与日本、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钢铁工业相比,cr3、 cr4、 cr5值相差很悬殊;在世界产钢量前十名国家中,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cr3)最低,仅为集中度(cr3)最高的韩国的五分之一,是集中度(cr3)次最低的美国的三分之一。locAlHOSt具体如图所示: 图1 2003年世界产钢前十名国家钢铁工业集中度(cr3)的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近年国外钢铁工业一直在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结果使钢铁工业出现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生产规模更大的大公司。这种重组兼并已成为国外发达国家钢铁工业减少有害竞争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国外钢铁工业结构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系列重组兼并,使钢铁生产的集中度大大提高。目前,欧洲钢铁工业已形成阿塞勒集团、蒂森•克虏集团、康力斯集团和lmn集团四足鼎立的局面。日本的六大钢铁公司重组成两个集团统一组织经营和生产。美国通过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组,已使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公司(简称isg)、美钢联和纽柯钢铁公司三家,至2004年4月底这三家公司的产能占美国总产能的60%。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公司先后收购了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ltv钢铁公司、阿克梅钢公司和西北钢及线材公司,进而使该公司钢产量从2002年的218万吨(不包括伯利恒公司的产量,居全球排名第97位) 提高到 2003年的1350万吨(跃居全球第13位 )。2004年5月18日,该公司进一步成功收购韦尔顿钢铁公司,从而成为美国第一大钢铁公司,钢产能达到2100 万吨。 表1 2001-2003年世界前十家钢铁公司粗钢产量合计 单位:亿吨 年份 2001 2002 2003 世界合计 8.5 9.03 9.65 中国 1.51 1.82 2.22 全球除中国外合计 6.99 7.21 [1] [2] [3] [4] [5] [6]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钢铁行业未来“重在”做大做强 下一个论文: 钢铁强国不只靠政策炼成
|
|
|
看了《发达国家为何没有开设钢材期货市场》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简论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实证分析 [经济论文]后金融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今日更新]关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成就的小统计 [今日更新]地方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矛盾与整合 [今日更新]乡土社会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博弈 [今日更新]论当代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融合 [今日更新]浅议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 [今日更新]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与互动 [今日更新]试论习惯法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现状和趋势 [今日更新]国家级《中国农资》杂志简介及征稿启事_中国知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