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必须“教”与“学”并重 |
|
|
赛,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研、以赛促教、整体提高”的目的。发现和培育一批课改典型,以点带面,加快课堂教学创新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通过活动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益、质量,促进教师全员参与,切磋教学技艺,交流教学思想,以推出一批教学标兵、教坛新秀。通过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研究课活动。定期组织研究课,聘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给予教师具体指导,通过说课、评课、研讨等方式,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 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展示活动,通过开展“一节优质课”“一份优质教案”“一手粉笔字”“一口普通话”“一篇优质案例”“一篇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展评”等活动,促进教师过好教材关、语言关、板书关、仪表关、偶发情况应变关和教学设计关。 培优补弱活动。“培优补弱”活动是建立在对每位学生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它不是新学期一开始就实施,而是在开学一段时间后,通过对每位学生观察、了解,掌握了大量真实可靠情况,吃透了每一位学生后才开始实施。它不是某个时间段的活动,而是对学生进行全程关注,关注学生一个学段的成长;它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活动,而是动态的、灵活的,是根据学生成长变化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的活动。 “培优补弱”活动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做认真精细的分析,要先后召开班级任课教师会和年级任课教师会,对优秀生和薄弱生进行分析,分析其各科优势,分析其潜能优势,分析其学习特点,分析其特长趋向,分析其环境影响……然后确定培优名单和补弱名单,逐一有针对性地拟出“培优补弱”目标和“培优补弱”计划,用一个学段的时间对其精雕细刻,加工升华。 “培优”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导师制”,即一名教师指导数位学生,或几位教师集中指导一名学生。“补弱”工作除了实行“导师制”外,还可以办小班,开小灶,上小课,以扩大“补弱”的层面。这种工作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优势特长,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 常规教学活动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校情灵活选用,也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性的活动。 二、完善促学系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既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依靠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激励学生学习动力 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在养成教育中,要对学生进行讲理想、讲艰苦和讲自律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增强其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丰富的事例告诉学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实现理想就要有知识,知识是通向理想的桥梁等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敢想、敢争、敢比”的三敢精神。敢想,要有人生目标,规划人生宏图;敢争,面对剧烈竞争的社会,不怕竞争,敢于竞争,敢争第一;敢比,把远大理想、近期目标与阶段要求结合起来,制定规划,与不同时期的自我比,与同学比,与先进比。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依然要学习刻苦,讲四股劲:韧劲、钻劲、挤劲、恒劲;依然要生活艰苦,现代化不仅仅是高质量的享受,还包括效率、竞争、忘我劳动等,让学生懂得苦难好做人,苦尽甘才来;依然要能够承受痛苦,克服娇气、骄气、傲气、怨气、怒气。培养学生遇败不馁,甘于寂寞,愈挫愈奋的精神和能力。鼓励学生自我扬起鞭子,自我鞭挞,自加压力。教育学生要想战胜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自胜者雄。指导学生通过纪律强制法、计划约束法、目标鼓舞法、道德规范法等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
(二)重视养成习惯培养 教育在于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良好的个性习惯是一个人成才的决定因素。良好的个性习惯要靠良好的育人环境去熏陶,良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良好行为去营造。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学校要有自己的学生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一日常规”。学校要有规范学生行为的具体措施,诸如实行领导值日、教师值周、学生值勤、管理人员巡查、班主任跟踪考核“五管齐下”等方法,确保学生管理系统高速高效运转。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建立从严从细从快的考核、反馈系统。坚持日检查,周公布,月总结,奖罚分明,把学生的行为与班级评先、学生评优、班主任岗位职责考核结合起来。坚持“五全育人”:一是“全员育人”,每位职工都要注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和教育学生;二是“全程育人”,对学生的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关于完善社会保障监督系统的路径选择 下一个论文: 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