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
;极端发展的表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认为要将“知天”和“畏天”统一起来。把“天”看作为一个“死物”,误认为“天”是没有生机的,这就是所谓的“知天”而不“畏天”;把“天”看成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不能够使人真正得到“天”的恩惠,这就是所谓的“畏天”而不“知天”。由此可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不仅能够让我们从“天人二分”的困境中走出去,而且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开辟一条光明的道路。
  其次,我们不能把“天”与“人”看成一种外在关系,而应对“天”和“人”存在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解。“天”与“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外部自然界与人类自身之间,它还指自然无为与人为的关系。例如《庄子》上说:“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庄子》记载,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显然,即使发生在人世间,只要是出于事物的本然之性、固然之理、当然之则,也属于“天”;即使发生在自然界,只要是违背自然本性的人为过程,也属于“人”。在这个意义上,“天”“人”均非实体,而是两种状态或境界。朱熹认为:“如穿牛鼻络马首,这也是天理,合当如此。若络牛首,穿马鼻,定是不得。”显然在他看来,这是该当如此。“天人合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赋予“人”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才是“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