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例谈数学语言相互转换的训练           
例谈数学语言相互转换的训练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数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或日常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转换数学语言的训练,是促进人的左右脑协调的极佳训练,因此教师教学时应注重数学语言互换的训练.
  哪怕是同一种数学概念、定理,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重要的函数之一: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整式函数,日常用语为二次函数,符号语言是函数y=ax2+bx+c(a≠0, a、b∈R),而用图象语言则表示为一条抛物线.同样为二次函数,符号语言又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即除以上的一般式外,还有 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表示为y=a(x-k2)+h,其中(k,h)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等.
  常用的这三种语言有着各自的特点:符号语言较简洁、严谨,有利于正确表达和进行推理;图象语言易产生清晰的视觉形象,能直观表示概念定理的本质及相互间的关系;日常用语较自然生动,它能将问题所研究的对象的含义在人们头脑中更加清楚地刻画出来.
  【例1】 有50名学生同时做两道数学题,第一题做对的有30人,第二题做对的有33人,两题都做不对的人数比两题都对的人数的三分之一多一人,问两题都对的人数是多少?
  分析:设答对第一题的学生用集合A表示,答对第二题的学生用集合B表示,则两题都答对的学生用集合A∩B表示.题目由日常用语给出条件,但直接从这些条件中难以理出头绪,于是试图将条件换成图象语言,如图1:
  图1
  (1)A的元素为30人,B的元素为33人.
  (2)设A∩B的元素为x,可将日常用语转换为符号语言,集合A中打斜线部分为(30-x);集合B中阴影部分为(33-x);两题都答对的人数为x,两题都答不对的人数为(x/3+1).以此可建立等量关系.
  解:设答对第一题、第二题的学生分别用集合A、B表示,且A∩B的元素为x,由图1知
  (30-x)+x+(33-x)+(x/3+1)=50,∴x=21(人).
  【例2】 A={x|x2-2x-3≤0},B={x|x2+px+q<0},A∩B={x|-1≤x<2}.求实数p、q满足的关系式.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史内容比较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
    浅谈数学概念在数学中的备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活动
    浅谈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诊断
    农林类院校大学文科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
    新课改意义下数学思想\数学史
    数学游戏使数学课堂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