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马克思理论中关于“生产”理论及启示           
马克思理论中关于“生产”理论及启示
(一)物质生产
  生产具有双重性,即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在人对自然界的永无止境地改造的前提条件下,人们在生产自己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还生产着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生产正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不同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根本着眼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只能看到生产过程的直接结果,即通过生产劳动过程而形成的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马克思则认为,社会物质生产过程最终产生的不仅是一种作为商品的物,更重要的是,它同时还生产了人与人之间的特定的社会物质关系;并且,社会关系一旦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产生出来,便反过来成为人们进一步生产的现实条件与前提。
  马克思在对物质生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着眼于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一方面着眼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简单地说,物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的自然关系和生产的社会关系这两个方面:
  1.生产的自然关系:它包括的主要是劳动,劳动是人和自然界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人凭借工具的媒介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自然界,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计划把自然物变成适合人类需要的劳动生产物,这是狭义的生产活动。
  2.生产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从生产过程中引发、派生出来的,它表现为同一个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内容上基本上包括了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共同劳动、分工和交换。
  马克思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这两方面的历史和逻辑分析,科学地抽象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精神生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写道:“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2]29马克思还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深入研究引申出如下的结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2]52
  二、物质生产中两种生产的历史性考察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考证,从家庭发展史角度来说,在一夫一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西方哲学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观
    网络传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
    论马克思人格价值思想的哲学
    市场经济伦理视域的马克思主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光
    论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政治的关
    指导科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纲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