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分野           
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分野
法规范”的结论毋庸置疑;同时,陈教授以宪法序言的表述作为立论的规范载体,甚至作为重释现行宪法内容结构的直接依据,在逻辑上存在瑕疵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最后,对五个根本法层次的划分与界定亦堪存疑。抛开序言的基础性角色是否适当的问题不谈,也不论将根本法进行多元划分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对于这五点内容的界定确是存在问题的。事实上,除了基本权利兼具法规范价值和政治价值的特征外,前四个部分无一例外地体现为一种政策标榜亦即政治学价值。似乎在陈教授看来,宪法已经基本丧失了作为“法”的特性——其五种根本属性中的前四种均与法绝缘却与政治“剪不断,理还乱”。而在此基础上自然衍生出的“绝大部分根本法与司法不具有契合性”的推论,便成了陈教授反驳“宪法司法化”的核心理由。然而,这五种根本法的归纳是可商榷的。从现行宪法的章节框架来看,除了序言之外,前四种所谓的根本法实际上只龟缩于第一章的个别条文,第五种根本法“基本权利”占去了第二章的绝大部分篇幅(关于义务的规定除外),而第四章与第五章阐释的国家制度问题却根本未被算在陈教授的“根本法”之列。亦即五种根本法的归纳、排位与宪法的实在结构、内容之间基本脱节!单就这点看来,规范宪法学将统治机构和权利法案作为近代宪法的两大支柱内容的表述具有充分的实证基础,而政治宪法学则似乎陷入了一种“以故意夸大对政治性的强调来证成宪法的政治性”的逻辑悖论。〔14〕
  
  三、政治宪法学反驳宪法
  “司法化”的直接逻辑
  在完成了“根本法五层次”的逻辑铺垫之后,陈教授开始正式着手对宪法司法化的驳斥。在十几页的篇幅中,分别回答了宪法“司法化”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问题。但是在对可行性的论述集中在根本法五层次与司法审查微乎其微的契合性上,也无端堕入了“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窠臼,甚至这种逻辑还存在瑕疵。
  首先,宪法得到实施了吗?这是探讨宪法“司法化”是否必要的前提。因为当前大多&ldqu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
    试论“世界元”的政治哲学基
    论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
    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多党合作和
    幸非政治哲学对秦汉政治的影
    从政治美学到纪实美学
    社会文化和政治对高校校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