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看人文精神           
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看人文精神
论文联盟*编辑。

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看人文精神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精品,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最为显著的是其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本文从中孝亲忠君的伦理精神、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忧世嫉时的忧患意识、漂泊游子的羁旅情怀等几方面入手,具体阐述这些人文主义精神是如何得体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上。
  关键词:古代文学;孝亲忠君;民胞物与;忧世嫉时;羁旅情怀
  中图分类号:I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18-0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之一的人文主义,具有中国自己的独特内容,它基本上是指礼乐之教与礼乐之治。而这种人文主义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就表现为作家都关注现实与人生,乐以成德,文以载道。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
  一、孝亲忠君的伦理精神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合理关系,既包括家庭关系,也包括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包括父子、兄弟、夫妇关系,社会关系包括君臣、朋友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儒家称为五伦。家庭伦理的基础在情,社会伦理的基础在义,中国古代文学深刻体现着儒家伦理精神,以忠君孝亲为重要内容。
  歌颂君臣间的伦理关系,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最为典型的如屈原的《离骚》。
  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司马迁说:“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在《离骚》前一部分中,有不少“系心怀王”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等。诗中用了一些婚姻爱情的比喻,如“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等,以这种男女之间感情的不和谐比喻君臣的疏远。根据中国传统的理论习惯,弃妇的哀怨是以对夫君的忠贞为前提的,所以,这些诗句可以解释为屈原的忠君。国君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象征,臣子只有通过国君才能实现自己的兴国理想。所以,屈原的忠君是他爱国思想的一部分。这些都突出了他对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