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儒林外史》结构反讽说质疑           
《儒林外史》结构反讽说质疑
讲在八股文中的“正”的功能。杨先生说:“从第8回第二代的蘧景玉和二娄公子出场,结构程序逐渐返回正位,但是由于二娄公子所遇非人,以及陆续出现马纯上、匡超人和牛浦郎的曲折,直到第30回杜慎卿在南京莫愁湖举办选美胜会,还处在返其正而居其偏的阶段。第31回属于第三代的杜少卿出场,他结交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使结构程序回归到与原题部分相呼应的正中之正,而在庄严肃穆的泰伯祠祭典中达到顶点。”刘熙载所谓“正以还题位”,是指八股文的起讲部分正面“人口气”代言,回归总题题旨,为后面八比部分的详细阐述作铺垫,而杨先生将此法套用到《儒林外史》中,则是指回归他所说的“原题部分”,也即第l回所蕴涵的主旨。将整整30回文字内容在小说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等同于起讲在八股文中所占的非主体地位,已经不妥,而将这30回的“结构程序”视为从“逐渐返回正位”到“返其正而居其偏的阶段”,再到“回归到与原题部分相呼应的正中之正”,直至“达到顶点”,就更不符合事实了,因为这种梳理颠覆了人们对《儒林外史》主旨的一贯理解,也违背了杨先生自己对小说主旨的概括。
  毫无疑问,这30回大书中,确实出现了庄绍光、虞育德等在功名利禄浸染的社会中相对洁身自好的人物,甚至塑造了杜少卿这一作者的理想人物,然而他们的存在根本无法阻止虚伪丑恶的士绅社会的继续堕落。士林作为整体,不仅不可能,也绝不愿意回归第1回中所揭示的王冕的人生境界。就以杨先生认为属于“正中之正”且“达到顶点”的泰伯祠祭典而言,作者的讽刺意味依然无所不在。大祭场面使人觉得滑稽可笑,毫无“庄严肃穆”的感觉,固然因为这是照搬古礼古乐、迂腐不堪、无补于世的复古行为,更因为这些习学礼乐、以助政教的儒生之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投机心理顶礼膜拜的。马二先生、金东崖、臧蓼、萧金铉自不必说,那季恬逸是个穷得每日里拿着八个钱买四个大饼分两顿吃、等着哄骗人混日子的无赖;诸葛佑是个专操选事从中牟利的三流选家;季苇萧是“前面的姑奶奶不曾听见怎的”,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儒林外史》生员类型研究
    笑谈《儒林外史》之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在当今的现实意
    《儒林外史》市井四奇人的思
    解读《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