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概念与学术传统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概念与学术传统
律,取夫组织国家之重要事件,——具载于宪法之中,不可摇动,不易更改,其余一切法律命令借不能出范围之中,自国主以至人民,皆当遵由此宪法而不可违反”。可以说,宪法、宪政等学术用语在中国的出现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尽管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但从学说史上的历史联系并没有中断过。
  新中国成立后,宪法概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苏联宪法学的直接影响,但在概念的表述上仍保留了中国的学术特色,如吴家麟教授在《宪法基本知识讲话》一书中对宪法概念作了如下表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表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巩固统治阶级的专政,规定社会结构和国家结构的基本原则,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P2)。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宪法学界对宪法概念的学术共识逐步形成,力求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价值的平衡中诠释中国社会结构下的宪法地位与意义①。从学说史的发展过程看,宪法概念在我国的发展既受到外国宪法的影响,同时也体现自身的国情与特色,在内涵和外延上不能等同于外国宪法学说中的“宪法”,需要关注其本土意识。
  (二)宪法概念与宪法学说史的关系
  宪法的概念与界定直接关系到宪法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宪法概念与界定决定了宪法学说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宪法概念表明了不同的宪法观,而这种不同时期的宪法观经过理论上的提升最终形成宪法学说。因此,宪法、宪法观和宪法学说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
  目前学术界对宪法概念的认识采取了多元的学术立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宪法概念的文化基础与内涵,形成了宪法概念的不同学术立场与方法,主要有:第一种观点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体表现为: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的根本问题,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根本制度问题;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普通法律的规定如与宪法相抵触则无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和复杂。第二种观点认为,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或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宪法不过是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法律的程序将自己阶级的意志表现为宪法而已,其实质上还是阶级意志的体现。第三种观点认为,宪法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宪法是调整国家权力的分配及其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社会科学研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论中国宪法司法化面临的机遇
    探寻中国宪法的“民主化”实
    中国宪法的传统与特色
    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方向浅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养生
    中国人口问题的表现
    专家把脉“中国经济\金融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