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日语中借用语的吸收态度考察           
日语中借用语的吸收态度考察
日间的友好往来。
   然而在公元607年,小野妹子作为遣唐使渡海到中国。在给隋的国书“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的措辞表现出中日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流露出要与中国对等的立场。这虽然招致了隋炀帝的不快,但当时的隋与高麗正在备战,有必要与日本结好,因此并没有表露出对日本的不快,与日本依然保持和平的关系。换言之,日本与隋、唐保持了和平稳定的关系,兴起了宽容无抵抗的民族情绪,为借用语吸收打开了通道。
   日本和欧洲的初次接触是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来东方开辟新航路。其目的不是侵略,而是谋求贸易而来的,因此是以和平方式把一些先进的事物带到了日本。因此日本人与性质迥异的西方文明相遇,日本惊叹于欧洲的科学技术之先进,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
   1853年的佩里来航曾经给日本带来恐慌,但并没有引起日本民众明显的抵抗情绪,而且为了纪念他的来航,还形成了叫“黑船祭”的观光节。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佩里来航的根本目的是“开拓东洋市场”。佩里来航并不是赤裸裸的武力侵略,所以没有引起强烈的抵抗情绪。其二,通过佩里来航,日本从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和阶级制度中解放出来。日本国内的政治重心由尊皇与攘夷的内部斗争,慢慢完全转变为对外的欧美文化的输入。
   然而,此时对西欧语言的摄取属于毫无批判的摄取,甚至有人提出学习英语就要废弃日语。但是,太平洋战争来临之时,西洋语又被作为敌国语遭到排斥,这是后话。在这里想说的是战后,伴随着占领军进驻,日本国内又迅速美国化,战时被视为敌性语的西洋语又复活过来了。战争的9年对借用语来说是处于锁国状态。但是,战后日本被美国驻军占领,因为物质上的极度不足,战后日本对西欧的抵抗和憎恨消失了,与驻军相关的用语流行起来。这个时期的借用语,特别是英语的研究,变得非常实际化,语言也变得国际化。
   二、借用语的排斥
   (1)由否定认知引起的借用语排斥
   主体对客观对象认识的变化直接导致行动的变化。在日本接收借用语的过程中,通过和外国的比较,对其认识也在改变。一旦形成否定认知,对借用语的态度也一下子变成了排斥。在日本曾两次限制汉语。第一次是从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兴起的“日本语废止”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俄语成语中的比喻修辞手段
    俄语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应用
    对外商务汉语中的文化因素及
    职场英语口语中常用的谢辞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
    试分析日语“日”的读音
    浅谈如何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
    巧用日文影视剧提升日语视听
    中日文化冲突及在日语教学中
    日语教学中的中日汉字词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