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数字时代国学研究的大众化与保真问题           
数字时代国学研究的大众化与保真问题
在于没有人为他们提供纯正可口的国学大餐,并且当他们享受变质的快餐时,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其危害。
  传播机构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应该看到,电视台、出版社、报刊、网站等传播机构对国学的传播本身就是重视社会效益的表现。但毋庸讳言,传播机构依然延续着他们追求受众最多化的惯性,在进行国学传播时、选题重适时,选人重表演才华,内容尽量浅俗,以新异乐吸引受众。国学传播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传播者应更多地考虑传播的实际效果,不要去追求表面的热闹。即使从经济效益考虑,也应该根据其适宜推销的产品(国学资料及培训)的特性,传播科学严谨的国学知识,树立权威的形象,争取现实的高端受众。
  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通过评议扶优抑劣,引导传播者和受众。对不法内容和不法行为,进行严厉监管。
  社会力量要大力支持国学的传播。国学传播不只是学者和传播者的事,社会各界都应该关心、支持国学研究与传播。学者穷年累月进行研究,如果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或合适的报酬,恐怕也难以把板凳坐穿,也不容易长期葆有弘扬国学的热情。传播者作为企业,要自我生存,要发展,不追求经济效益肯定不行。如果他们没有生存能力,或者消亡了,国学的传播就更加困难。因此,社会各界应该把国学研究与传播作为最重要的公益事业来予以支持,只有企业(捐助设备、材料)、团体(募集资金、提供人力)和广大公民参与,国学才能真正热起来。
  注释:
  ①李中华《国学、国学热与文化认同》(《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认为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的需要。周桂钿《国学精神与当代社会》(《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认为是为了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林炎志《国学的当代价值与民族精神之塑造》(《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②除前揭文章外,有关文章有:《文史杂志》的《国学大师钱穆》(1989年第2期)、《记国学大师辜鸿铭》(1990年第4期),《国际人才交流》的《国学大师容肇祖》(1992年第2期),《档案与建设》的《国学大师段玉裁的乐事》(1992年第1期),《语文建设》的《沉痛悼念台湾著名国学家高明先生》(1993年第1期),《读书》上季羡林先生的《国学大师汤用彤》(1993年第3期)、王元化先生的《胡适的治学方法与国学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数字时代国学研究的四个趋势
    现当代文学,贫困时代的诗人
    后危机时代应对国际贸易发展
    当代数字技术与中国影视教育
    浅论全媒体时代策划对新闻传
    网络时代下新闻传播理论的趋
    新经济时代企业战略发展趋势
    浅议新经济时代的中国产业结
    我在石器时代的网络生活(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