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向外转”           
论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向外转”
转”仍然是个微弱的声音,同时也仍然是一个内涵模糊并易遭误解的概念,也是被虚假的“向内转”搅混了的一个命题。我们所说的“向外转”,并非是转向生活的外在表象与社会文化的表层,如果是这样,文学永远比不上新闻报道和现实案例(事实也正是如此)。“向外转”并非是獨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式的自我扩张、现代主义扭曲的意识世界、魔幻现实主义和荒诞现实主义与生活本质的对应,它们并不必然地与“向外转”相对立。“向外转”也并非是放弃精神信仰层面的探求与内在心理的挖掘,它反对的主要是那种虚假化、獨语化、无根化的“向内转”,个体性从来都是与人类性两极相通的。包括隐秘的个体心理、微妙的生活体验、复杂的生命意识等,如果失去了人与人之间可以感应和沟通的渠道,那种所谓内在心理,所谓深层欲望,便失去了精神的投射力量。因此,“向外转”还必然包含着对于人类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内在精神的探索。
  “向外转”也并非要求作家们都去关注与描写重大现实题材,甚至回到“题材决定论”的俗套,当然更不意味着写作了现实题材就算是“向外转”了。当“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的审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下,“怎么写”的高低粗细和轻重缓急之别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审美判断。其实,当下的文学创作并不缺少现实题材描写,并不缺少草根阶层的呻吟声,但数量庞大的“底层叙事”、“打工文学”,却让人感觉不如一部《中国农民调查》更具震撼力。当下文学也不缺少揭批权力腐败之作,但大量的反贪文学所反应的官场生活,连现实生活中的官员也不能被说服。当下创作也不缺乏对于道德堕落、人心异化的批判,然而许多的道德叙事远不如一个“小悦悦事件”更具典型性,更具丰富的人性意蕴和文化内涵。
  过去,每个时期或时代总是有那么一批人物形象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像“五四”时期的阿Q、祥林嫂,20世纪40年代的方鸿渐、曹七巧,甚至80年代也有高加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中国钢琴曲的演奏风格
    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构建与
    政治退出与中国的政治变革
    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政治经济
    影视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体育
    中国逻辑和法国逻辑
    试探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构建的
    当代中国书画艺术传播模式探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我国宪法
    当代中国精算师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