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借助心理学理论指导探索有效德育           
借助心理学理论指导探索有效德育

借助心理学理论指导探索有效德育

 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因此德育的成效与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有效德育不得不重视、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只有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学校德育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德育大好局面。
论文联盟*  一、实施鼓励性教育
  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是人们对必需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情感倾向的取舍,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探索激励人的德育方法是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需要层次理论对学校德育实施者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同时成就动机理论也明确指出实施鼓励性教育。麦克利兰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如何,与教师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或者说经常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那么,这部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往往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具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而发挥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既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应对学生多一些表扬、鼓励,培养学生不断追求、开拓进取的自信心,开启其成功的第一步。
  二、通过活动渗透德育
  人的需要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一是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社会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又引发人们情绪的本质内涵——情感。因此通过社会实践,在交往中适应环境、丰富生活内容、促进发展和健全个性,我们的德育才能行之有效。
  普通的德育途径是说教式、口号式、形式型,主要的弊端就在于没有遵循学生心理需求,学生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需要与人交往来得以满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看作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可见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作为现代德育的重要内容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胡风案与“群体心理学”
    怪诞心理学
    浅谈传播心理学与网络舆论的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社区矫正教
    《怪诞心理学》(节选)
    胡塞尔与心理学的现象学道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学习营销技
    浅析对网络游戏沉迷的心理过
    浅析《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习
    运用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