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有关公私合作的合同签订只须12到18个月便可完成。第三,ppp的应用确实带来了明显的效益改善。ppp的出现使得在公共服务方面既能降低投入成本又能提高产出效率。三大原因促进了ppp在澳大利亚的迅猛发展。

资料来源: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报告:building for prosperity: exploring the prospects for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asian pacific,2007年。
2.3 韩国ppp的发展
首先,有关 ppp法律内容的制定与修订逐渐趋于完备化、系统化。在1994年8月之前,还没有较为正式的有关法律文件出台,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只有个别法律条款进行了简单的规定。但在之后的十年内,一系列有关ppp的法律文件相继颁布。
其次,政府政策的导向逐渐趋于对ppp的双重支持,即购置土地的特许权上的支持和财政上的支持。在购置土地的特许权支持上,具体有以下三点:赋予特许权获得者土地征用权利;国家或公共财产在指定地区可以出售给特许权获得者;特许权获得者可以免费或以较低费用获得国家或公共财产的使用权。在财政支持上,具体有以下两点:提供建设补贴;施行减免税政策。
另外,有关数据表明,近些年来私营投资额在ppp中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表3所示)。
资料来源:pimac报告:ppp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hallenges in korea,2008年4月。
3 国外ppp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从上述介绍的ppp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及经验来看,以下几个因素是成功运作ppp的必要条件,其对我国ppp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健全法律环境,完备监管机制。政府政策的支持对ppp模式的成功运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政策的支持将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ppp项目的风险和成本。与此同时,着手构筑完整的法律框架,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法律法规,弥补有关监管体系的缺陷及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将确保ppp模式的运行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良性轨道。
其次,在政府内部建立负责ppp项目的专门机构。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专门负责ppp项目的设计、开发、监管,一方面将有利于降低ppp项目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另一方面也将无形地提升ppp项目的信用级别,从而吸引更多的私人部门参与到ppp项目的建设中来。
最后,为ppp的研究、应用培养和储备人才。ppp模式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新型融资方式,它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金融、法律、会计、财务等多方面,需要一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匮乏,远远满足不了推行该模式发展的需要。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必要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力度。
参考文献
[1]周耀东.中国公用事业管制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达霖格里•姆赛,莫文•k•刘易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基础设施供给和项目融资的全球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jay-hyung kim.ppp projects management and challenges in korea[j]. pimac,report,2008.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