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析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析
众,必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中,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一方面,由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政治的主体始终是少数社会精英,这种传统必然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另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毕竟是从国外传播而来,老百姓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识一开始只能依赖学术和政治精英。因此,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治宣传越来越专业化,都会导致马克思主义逐渐离开其本应该所属的群众,走向精英化和封闭化,从而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从一定程度上说,苏东剧变的危机就是马克思主义精英化的发展,最终导致与人民大众疏离的结果。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者都坚持不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把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之源和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什么时候人民群众成为真正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能顺利推进,什么时候削弱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出现曲折。
  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自觉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和推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政治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邓小平曾明确地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1](p.208)但中国共产党这一主体是以服务于人民群众这一主体为目的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主体,其作用在于组织、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施,教育人民,提高人民的觉悟,引导并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就这方面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说,是什么人在推进、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群众。通过共产党人的政治设计和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人民大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增强人民大众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力量,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前进。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化”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
    试论“世界元”的政治哲学基
    叶适义利思想的哲学基础初探
    关于GDP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