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析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析
文本或外国模式取代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用他人的思考来代替自己对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思考。电视剧《长征》中李德在红军被迫长征途中说,“难道是一个外国人来为中国革命的失败承担责任吗?真是可笑”。这话虽是推脱责任的借口,却从反面把主体错位的危害表达了出来。事实也表明,坚持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前提。正如历史唯物主义所指出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只有自己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民族。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的原因。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不是少数的精英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是对国内外的社会主义运动进行反思的结果:即使伟大如毛泽东、斯大林者,仍然避免不了犯错误。因此,只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葆青春与活力的最终根据和源泉。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根本要求。我们现在建设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即很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阶段必须以发展经济为主要任务,这是当前全党的普遍共识。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时指出: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自我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p.269)其结果不仅没能实现目标,反而造成了巨大浪费,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鉴于这一深刻教训,邓小平指出:我们建设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1](p.252)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切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指导地位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进行的理论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果,这一成果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在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
    试论“世界元”的政治哲学基
    叶适义利思想的哲学基础初探
    关于GDP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