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教育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和试验           
教育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和试验
刘少奇根据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情况,重新提出“两种制度”问题。他多次在各种形式的干部会议上就这一问题发表讲话,提出要改革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多办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并在将来使它成为我们主要的教育制度和学校制度。在刘少奇的大力倡导下,1964年11月,中央正式作出《关于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的批示》,明确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按照中央和刘少奇指示的精神,河南省迅即行动起来,在全省城乡掀起了恢复和试办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教育的高潮。为加强对试办和发展半工半读学校工作的领导,省委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试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重大意义,对半工半读学校采取满腔热情的态度,积极、认真、负责地把试办工作做好。1964年11月,河南省专门成立半工半读教育委员会,以指导全省半工半读学校教育的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倡导和努力下,全省各类半农半读、半工半读学校发展迅速。从1964年10月到1965年4月,仅半年多时间,全省半日制、间日制、全日制、巡回小学、一揽子小学、早中晚班等多种形式农村小学的学生,已由60多万发展到190多万;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也由780多所发展到2500所,学生由5万人增加到了12万多人;城市半工半读教育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全省工业、交通、财贸、农林、文教等部门,积极试办各种形式的半工半读技术学校,新建和改办的半工半读中等学校发展到90多所,学生9000多人。
  半工(农)半读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它从办学形式到课程设置都被赋予了与全日制学习不同的全新内容,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办学潜力。在办学过程中,各地强调了党委领导,依靠群众,教育、劳动、工业、农业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半工(农)半读教育的发展。由于财力、物力有限,各地在学校创办过程中,坚持了勤俭办学、自力更生的办学方针:没有校舍自己盖,没有桌椅自己垒,房舍教具坏了自己修,用劳动的双手来建设学校。为了解决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半工(农)半读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勤工俭学,依靠自己的劳动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解决学杂费、书籍、作业本等费用。南阳方城县四里店农中师生在1965年秋割黄陂草8000斤,压青草15000斤,收入540元,挖药收入280元,解决了全年学校的开支和教师的工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
    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与困惑
    素质教育要以思想道德素质教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钟情于素质
    论英美文学课在英语师范生教
    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完善
    绘画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
    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与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