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谈外语翻译的“忠实对等”           
谈外语翻译的“忠实对等”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摘要:后殖民主义翻译通过对翻译实践进行文化考古式的实地考察来研究翻译与帝国、翻译与文化身份、翻译与殖民主义霸权的历史共谋关系等问题。探讨翻译在不平等的对话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解决方式。这不仅最终证明翻译与帝国主义、殖民关系、文化霸权等关系密切,而且使更多的人明白翻译研究中关于“文化平等”和“语言平等”的理论预设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传统的“忠实对等”翻译现更是一相情愿的天真设想而已。
  关键词:外语翻译 忠诚对等 指导思想
  
  一、传统翻译的指导思想
  
  众所周之,西方翻译起源于《圣经》的翻译。由于人们预设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意旨神圣不可侵犯,因此要求《圣经》译者翻译时必须亦步亦趋,绝对忠实于原文。此后源于《圣经》翻译的忠实性情节便如同幽灵一般长期游荡于西方译界,始终挥之不去。中国译界亦有类似情况。远在千年以前即有人提出翻译佛经时要“因循本旨,不加文饰”(支谦)、“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道安)。到近代严复提出“信达雅”三字,被国人奉为金科玉律,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中外这些原则、标准,虽表述不同,其核心思想却是基本相通的,即译者必须以原文为中心。同时又要无条件地扮演“传声筒”的角色。
  正是在上述传统翻译思想指导下,译者在翻译时往往把正确理解和表达原文“意思”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为此,他们“旬月踟蹰”。“委曲推究”,目的就是“确知其(即原文,笔者夹注)意旨之所在”,然后把它们准确无误地以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受这种翻译观的影响,传统翻译研究一直苦苦求索如何在翻译中做到字当句对,如何保证译文忠实于原交,如何百分之百地传达作者的意图。正因如此,传统翻译批评常常只停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文字层面的对比。倘若译者越“雷池”一步,就会受到严厉批评与指责,他(她)们的译作也成了“不忠实”的代表。
  
  二、翻译传统身份之解构和建构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后方法理论背景下我国的外语
    外语系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
    语言相对性原理对外语翻译策
    浅谈应用型外语翻译人才的培
    培养应用型外语翻译人才的思
    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林纾
    非外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的探
    外语翻译与企业建设的关系
    外语翻译课程教学浅析
    大学外语翻译策略在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