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数学教育哲学与课程改革(下)           
数学教育哲学与课程改革(下)
。从生态认知观看,所有的学习都是情境性的。……如果学习了什么,学习的东西就会在某种途径对于该个体有意义。如果学习确实发生了的话,就没有学习是不真实的。……只要学习发生之处,我们就可以认为学习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有意义的。”(“行动者作为探测者:从感知—行动系统看学习的生态心理观”,载乔纳森、兰德主编,《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136页)显然,就我们目前的主题而言,这也就从另一角度更为清楚地表明了提高哲学素养的重要性。
   以下再对数学建构的特殊性作一简要分析。
   首先,这正是数学相对于其他自然学科的一个特殊之处:数学对象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一种产物。例如,谁曾见到过“一”,我们只能见到某一个人、某一棵树、某一间房,而决不会见到作为数学研究对象的真正的“一”(注意:在此不应把“一”的概念与其符号相混淆)。类似地,我们也只能见到圆形的太阳、圆形的车轮,而决不会见到作为几何研究对象的真正的“圆”(在此也必须对“圆”的概念与相应的图形(如纸上所画的圆)明确地加以区分)。从而,即使就最简单的数学对象而言,它们也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另外,考虑到数学中有许多不具有明显直观背景的对象,这显然也就更为清楚地表明了数学抽象的建构性质:“数学家是‘通过构造’而工作的,他们‘构造’越来越复杂的对象。”(彭加莱,《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18页)
   进而,从更为深入的角度分析,我们又应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尽管某些数学对象在最初很可能只是少数数学家的“发明创造”,但就实际的数学研究活动而言,又必定包括一个“外化(对象化)”、“客观化(去个性化)”的过程,即是如何将“纯主观的思维创造”(mental construction)转变成为相对独立的“思维对象”(mental e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社区矫正教
    化学教育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培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美育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育
    高职化学教育研究的理论品位
    2012纪律作风整顿教育心得感
    《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简介
    《时代教育》杂志简介及征稿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巧解古代数
    浅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