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一、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
  这一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产生、形成和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发展时期。基于对苏联模式的崇拜,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所有的事业投资都由中央集中掌握。
  (二)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是我国对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进行改革与探索的历史时期
  1、政府间高等教育投资责任的变革
  20世纪80年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其主要目标就是实行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各省“分灶吃饭”的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的新财政体制。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特别明确提出进一步确立中央与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体现了中央进一步简政放权的意图,激发了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编辑:www.ybask.Com 。

  2、政府拨款模式的变革
  1985年以前,政府对高等学校的事业费是按照“基数加发展”的模式拨付的。所谓“基数加发展”模式即财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各种日常经费开支的需要,核定一个拨款基数。此后各财政年度的经费开支预算即在上年度经费基数上,再根据财力状况增加本年度的发展经费。1985年,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方法。“综合定额”指财政部门或者学校主管部门制定的每生教育经费的定额标准,并对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学生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定额标准。“专项补助”是对“综合定额”的补充,它是在考虑学校的各种特殊需要后,由财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单独安排的。
  3、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需要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然而在国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创新教育与绿色化学实验的研
    芬兰教育体制:立法,均衡,特色
    论《镜花缘》对儒家文化教育
    素质教育体制下的中职会计教
    论高职教育中的企业文化教育
    高职教育如何为市场提供高端
    小议高职教育理论教学质量管
    关于高职教育选修课设置探讨
    广东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社
    浅谈物理学史教育在中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