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变革中的中国香港工业经济           
变革中的中国香港工业经济
51年这类企业占全港工业企业数的79.75%,雇员总数的26.2%;1978年,相应的指标分别是92%和41.1%;1995年,全港工业总数为30761家,而小型企业则多达29518家,占总数的95.63%,其中的从业人数占78%。在这种以小企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中,小企业通过加工分包安排,与大工厂保持紧密的联系,使工业能灵活地对外需求作出迅速的回应。但另一方面,小型企业资金不多、技术力量薄弱。小企业的生产不稳定性,又使雇主不愿意实行健全的管理制度,更谈不上对职工的培训和技术教育。小企业的这种状况,很难形成较深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处于不利地位。2、香港工业本身结构,轻工业占绝对地位,产品高度集中。香港工业的起步伊始,香港的轻工业就占有重要的地位,重化工业几乎不存在。从香港工业的发展过程看,50年代纺织制衣业发展起来,成为香港加工业的第一行业。60年代开始,电子、塑胶、仪表、假发等工业中心。即使目前,香港产品出口仍以电器、电子产品、服装、塑胶、仪表、基本金属及其制品等为主。这些产品的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70%以上。轻纺工业与重工业不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技术构成低。这些性质与香港工业的外向性是相辅相成的,它可以较快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而改变生产方向。几十年,尽管国际市场不断变化,但香港的不断调整,并从中获益,这是与香港工业的轻型结构分不开的。3、工业产品的本港市场狭小,严重依赖出口,特别是依赖几年主要市场。弹丸之地的香港,自然资源几乎没有,所有的工业原料、燃料和80%的食品都要进口,加工后再出口,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典型的外向型加工工业格局。据港英资料统计,1960年,香港的进口总值中,工业原料占40%;而在出口总值中,港制品出口占73%。这样的原材料进口结构,直到现在也改变不大。1995年的进口总值中原材料仍占34.5%;1961年港制品出口值为29.39亿港元,平均每人916港元,而1995年,港制品出口值达2316.57亿港元,平均每人36654港元。由此可见香港工业经济对外依赖的严重程度。而且其出口方向,严重依赖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在内的几个市场。1995年港制品出口量较大的前几个市场依次是中国(27.40%)、美国(26.4%)、欧洲(18.40%)、日本(5.10%)。港制品的这种相对集中的市场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工业的抗风险能力,一旦某个或几个市场出现不景气,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就极易使工业陷入困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80年代后,以制造业北移为特征的香港工业经济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香港以往的经济轻型化结构趋势。这一时期,本地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983年的24%降至1995年的8.78%,而金融、商贸等三次产业则从80年代初的70%左右迅速上升到1995年的85.52%。经济界不少人士认为,香港经济过多偏重发展服务业,已形成了无工业基础的“空心化”经济,并忧虑,如此以往,将丧失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这种“空心化”经济的明显问题,一是工业萎缩,直接影响到GDP的增长;二是工业失业问题。
  重整工业、试图通过发展工业,以增强整个经济的发展后劲,已基本达成共识。新任的董建华政府也将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但是发展工业经济,困难不少。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年4月8日给香港的一个建议中指出:“香港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其有系统的管理技术,但在迈向以服务增加值产品的进程中,仍然面临六大障碍,其中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层,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投资一向偏低,区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艺术瓷砖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
    论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论临床医学检验中的流式细胞
    TBM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工程中
    论英美文学课在英语师范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