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不当得利与财产犯罪的关系           
不当得利与财产犯罪的关系
,刑法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范适用,完全取决于案外事实。这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局面。不可否认,刑法的谦抑性既是立法原理,也是指导司法工作人员解释刑法、适用刑法的原理,但它不是处理个案的规则。一旦解释者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要件作出了合理解释,那么,对于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就应当以犯罪论处。

其次,刑罚的目的不同于民事责任的目的,即使民事处理令人满意,也不意味着刑罚目的的实现。民法旨在解决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对私权利进行救济,因而民事责任主要是赔偿责任。刑法是制裁犯罪行为的法律,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故刑事责任是惩罚的承担,而不是损失的赔偿。在将财产犯罪作为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处理时,虽然也能使被害人的财产得到救济,但既不能防止行为人再次实施类似行为,也不足以预防其他人实施类似行为。

如上所述,不管案件事实是否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只要其与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相符合,就能够适用刑法。司法工作人员必须把应当判决的具体个案与规定犯罪构成要件的刑法规范联系起来;要从案件到规范,又从规范到案件,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对于案件事实,要以可能适用的刑法规范为指导进行分析;反之,对于刑法规范,要通过特定个案或者案件类型进行解释。如果司法工作人员不能妥当解释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就会将侵占事实认定为其他犯罪或者宣告无罪;同样,如果司法工作人员虽然妥当解释了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但将侵占事实认定为盗窃性质,也会得出不当结论。事实上,许多案件之所以定性不准,是因为人们对案件事实认定有误。因此,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成为适用刑法的关键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说,“法律人的才能主要不在认识制定法,而正是在于有能力能够在法律的——规范的观点之下分析生活事实。”1在遇到案件事实可能触犯刑事犯罪时,司法工作人员应当在刑法规范的观点之下进行分析,目光要不断往返于罪刑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而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属于不当得利为由,认为案件事实不构成犯罪。

二、不当得利与财产犯罪的关系分述

那么,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刑法上的哪种犯罪呢?下面列举几种主要情形说明。

(一)侵占罪

将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或者将他人非基于本意而脱离占有的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虽然在民法上属于不当得利,但在刑法上成立侵占罪。

案例一:“甲有某套猫熊金币,借给乙观赏,乙擅自将之让售于善意之丙,取得价金。”这在民法上属于非给付不当得利中的侵害他人权益不当得利的情形。2但这种行为在刑法上构成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侵占罪(以下称普通侵占罪)。普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行为对象是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代为保管”是指受委托而占有,即基于委托关系对他人财物具有事实上或者法律上支配力的状态,包括事实上的占有与法律上的占有。事实上的占有,与盗窃罪对象——“他人占有的财物”中的占有含义相同。①只要行为人对财物具有事实上的支配即可,不要求事实上握有该财物。因此,事实上的支配或占有不同于民法上的占有,只要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可以评价为行为人占有,即使在民法上不认为是占有,也可能成为本罪的对象。法律上的占有,是指行为人虽然没有事实上占有财物,但在法律上对财物具有支配力。在案例一中,乙征得甲的同意事实上占有了甲的金币,已经符合“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对象要件;乙将金币出卖给不知情的丙,取得价金,表明其已经将金币据为己有;乙具有侵占罪的故意与非法占有目的,自不待言。综上所述,只要乙侵占的财物达到法定的数额标准,就成立普通侵占罪。

案例二:甲在银行柜台取款8万元,并将钱装入布袋,但因为疏忽没有装好,走出银行后,1万元掉在地上。几分钟后,打算进银行取款的乙发现地上的1万元,便据为己有,拒不返还。这是民法上最为典型的不当得利,同样也是刑法上最为典型的对遗忘物的侵占罪(以下称遗忘物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款中的遗忘物,是指非基于他人本意而脱离他人占有,偶然(即不是基于委托关系)由行为人占有或者占有人不明的财物。因此,他人因为认识错误而交付给行为人的财物,邮局误投的邮件,楼上飘落的衣物,河流中的漂流物等,只要他人没有放弃所有权的,均属于遗忘物。案例二中的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了非基于甲的本意而脱离了甲占有的1万元人民币,完全符合遗忘物侵占罪的构成要件。由此可见,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完全可能构成侵占罪。

(二)盗窃罪

与侵占罪不同,盗窃罪只能是盗窃他人占有的财物,对自己占有的财物不可能成立盗窃罪;所以,判断财物由谁占有、是否脱离占有,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当他人并没有丧失对财物的占有,而行为人违反他人意志,将该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时,就成立刑法上的盗窃罪。

案例三:张某发现邻村王某家长期无人,而其房前屋后有零星杨树15棵已经成材,遂产生利用杨树骗取财物的念头。2006年5月8日,张某对经常走村串户收购树木的宋某说自己有15棵杨树出售,并把宋某带到王某的树木处现场商谈价格,最终以1.1万元的价格成交,宋某即按约定付给张某现金1.1万元。第二天,宋某带人将15棵杨树砍伐运走,后案发。在民法上,“无权处分人将他人财产出卖给第三人,而第三人构成善意取得时,受害人可请求无权处分人返还不当得利,并可基于侵权行为请求赔偿损失。”3据此,张某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但是,张某的行为无疑成立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的行为。案例三中的张某,似乎没有实施转移财物的行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正如日本学者山口厚所言:“没有处分权却擅自出卖他人的所有物,让不知情的买主搬走财物的场合(利用没有故意的间接正犯的事例),成立盗窃罪。在这种场合,行为人自己窃取财物,与将该财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不当得利与财产犯罪的关系》的网友还看了:
    [今日更新]裸体诱惑、用词不当、偷窥女佣洗澡
    [今日更新]音乐胎教不当 可致胎儿耳聋
    [今日更新]用词不当、抱我上床好吗
    [今日更新]对一起不当得利案件的法理评析
    [今日更新]论劳动法的不当解雇制度
    [经济论文]海运保险中由承运人管货不当引起的代位求偿案例分
    [法律论文]不当解雇的法律实务分析
    [今日更新]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
    [法律论文]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
    [今日更新]非给付型不当得利证明责任辨析

    法律论文
    普通论文清代保甲制度的困境
    普通论文浅谈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完善
    普通论文试析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策略
    普通论文对目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力不足
    普通论文略论能动司法的原理
    普通论文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反思
    普通论文论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普通论文现代物权思维下对公司财产权利结
    普通论文我国《物权法》登记对抗与登记生
    普通论文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急需完善
    普通论文以差异性社会为视角试析经济法功
    普通论文刑罚轻缓化的效益价值及在我国当
    论文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关于建材市场的调研报告
    普通论文[法律论文]医患关系危机的法律思考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试谈构筑想象中的共同体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建筑物防渗措施及补漏技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保温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崛起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读书教育活动现场汇报会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适合年青人的平安夜活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镇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高二级家长会上级长发言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职业中学校长2010年新春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1年网络管理工作计划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强化国防后备力量构建区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09学校党员年终总结自
    普通范文[和谐社会]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婚丧致辞]婚礼主持词:感恩篇 拜高堂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在女儿婚礼上的祝辞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中秋节我国各地的习俗
    普通演讲[贺词致辞]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会节目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酒业协会会长在酒业公司建
    普通演讲[婚丧致辞]结婚致辞
    工作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申报材料]200#年四川省执法监察工作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领导干部个人述职报告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2009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普通汇报体会[工作体会]浅谈新时期安全生产管理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六个为什么宣传工作情况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联想的挫折还不够多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法律宣传
    普通汇报体会[思想汇报]9月最常用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常用公文]生产经理辞职报告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教师节日献词(多篇)
    普通汇报体会[学习体会]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
    普通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岗位审查制度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