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司法遭遇“媒介审判”我们该何去何从           
当司法遭遇“媒介审判”我们该何去何从
熟的和非理性的公众意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舆论压力时,更要审慎地保持司法头脑的清晰冷静。
  媒体或网络往往追求的是“眼球效应”。为吸引眼球,媒体不可避免地存在刻意迎合公众倾向性意见的冲动,在给我们提供了巨量和便捷信息的同时,媒体难免会倾向性地提供信息,利用公众的非理性情绪进行渲染乃至炒作。
  发生在哈尔滨的林松岭案件更戏剧性地展现了公众的非理性和被操控性。从当初“恶警”打死“大学生”的序幕上演,其后网络和媒体爆料林松岭的纨绔子弟身份,林松岭便被操控成了“恶少”,“恶警”殴打大学生的剧本于是演变成“林衙内”逞凶袭警和现代版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两个版本的剧情截然相反,但在“吸引眼球”这一点上却高度一致。两个版本一经上演,都激起了公众或网众的巨量参与,起初还在同情“大学生”林松岭的广大公众,在随后几天却又加入了声讨和谴责“林衙内”的行列中。
  无论是“邓玉娇案”、“林松岭案”,还是类似的“媒介审判”个案,一个共同的事实是:公众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更没有途径去搜寻或者阅读可靠、翔实的真实剧本(如侦办记录、司法鉴定文书等)。公众参演的剧本似乎总是媒体提供的具有“眼球效应”的信息,甚至是各种传闻、谣言等,公众根据对剧本的“感觉”进行表演,其表演因而具有很强的非理性特征。
面对这样的网络舆论和公众意见,司法可以简单地予以忽视和拒斥吗?不能!因为网络意见的发表,无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表达的都是公众对司法理性和司法公正的期盼。因此,简单拒斥网络舆论实际是在打击社会对司法理性和司法公正的呼唤,是在毁坏司法赖以成长和成熟的土壤。
  既不能简单拒斥,又不能盲目跟从,那么,司法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才是合适的呢?这个态度应该同时保证司法理性和司法公正价值,又要维护社会监督司法活动的热情和对司法理性与公正的期盼。分析众多“媒介审判”案例,能够发现一个相同的现象,那就是公众巨量参与所要表达的实际上是现实世界中因贫困、失业、不公平待遇、不平等竞争、贫富分化、司法不公、腐败的蔓延、干部的专横跋扈、强势集团的肆无忌惮、弱势群体的无助等形成的社会压抑、怨恨、不满等情绪,表达的是对权势阶层的警惕和对强势群体恃强凌弱的义愤填膺。总之,表达的是对现实社会的某种态度和评价。因此,如果对公共舆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伤害的将是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打击的将是公众对司法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美国司法制度对媒体审判报道
    从赵作海案看我国的司法制度
    从《水浒传》看封建司法制度
    从《金瓶梅》看明代司法制度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
    中国司法分治——乡村司法
    规范司法礼仪 树立司法形象
    中国式能动司法与美国的司法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之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