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主流叙事与人性书写           
主流叙事与人性书写
第四次是借赵三的视角观看人们将死人送往“乱坟岗子”的情景:“人死了听不见哭声,静悄悄地抬着草捆或是棺材向着乱坟岗子走去,接接连连的,不断……”

第五次是麻面婆把病死的孩子送到“乱坟岗子”时,目睹野狗嚼食尸骨的惨象。

第六次是写进步的女学生被日本兵杀害后被抛在“乱坟岗子”上。

第七次是因苦闷而喝了酒的赵三穿过荒凉的旷野,去“乱坟岗子”拜祭死去的朋友们。

就文本而言,“乱坟岗子”的意象反复出现,作者借此隐喻什么呢?首先,它隐喻着人生舞台。“乱坟岗子”仿佛是早已布置好的人生舞台,正上演着一幕幕悲剧。呐喊的、无言的、哭泣的、沉默的,许多人物不断登场,演绎着一个个凄惨的故事,无论什么样的矛盾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局——死亡。其次,它隐喻着阶级压迫的延续。正如作者所言:“乱坟岗子”是地主“施舍”给贫苦农民死后的住宅。地主们活着作威作福,欺压人民,死了也要建造豪华的墓地,过荣华富贵的日子。可是不幸的贫民只能成为“乱坟岗上”的孤魂野鬼,不得超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乱坟岗子”不正隐喻着阶级压迫在另一空间里的延续吗?再次,它隐喻着生命悲剧最后的归宿。作为死别的现场,不管是病死的(二里半的小孩子、重病的老人).还是自尽的(服毒自杀未遂的王婆、上吊而死的祖母与菱花);不管是被摔死的(小金枝).还是被统治阶级杀害的(女学生、赵三死去的年轻时的伙伴们),“乱坟岗子”都是20世纪30年代所有“低贱”生命旅程的终点,也是他们生命悲剧最后的归宿。

2.中国东北:蕴含着民族矛盾与压迫的孤苦之地

姜敬爱与萧红小说所表现的另一主题意蕴就是以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这一史实为社会背景,把场景高度浓缩在中国东北这一特定空间,深刻揭露日帝及其走狗的烧杀掳掠,表现中朝人民与日帝间的民族矛盾和冲突,书写人民的英勇反抗与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民族矛盾由此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殖民者不仅疯狂掠夺朝鲜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还借口实施“产米增殖计划”等措施进一步掠夺农民的土地,致使农民破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流民,民族矛盾
激化。朝鲜人民实在不堪忍受日帝的疯狂掠夺、残酷压榨以及饥饿的威胁,相继移居到中国东北,特别是延边地区。亨哲爸(《破琴》)因为粮价下跌,欠了一身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张洁小说的叙事艺术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
    高三叙事作文:高三的“三步曲
    高三叙事作文:斑斓一季的浮草
    高三叙事作文:公交车窗外
    动漫艺术会成为中国新经济体
    第14课时 记人叙事文的阅读
    中韩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分析
    当代文学的叙事时间效果的分
    当代中国主流电影中的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