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主流叙事与人性书写           
主流叙事与人性书写
草上。在此,萧红继承了鲁迅揭示国民病态灵魂的文学传统,极力书写乡民们因贫穷与苦难而导致的精神麻木和愚昧。不同的是,鲁迅是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启蒙者角度来揭示人的精神麻木的;而萧红则以一种悲天悯人的眼光真实地书写人的生死,深刻地指出了人的生命意识的麻木和灵魂因物质匮乏而丧失的过程,她注重的是生命本原中的永恒的苦难。


可见,姜敬爱与萧红在小说创作上,都经历了一个从同情并描写民众苦难和命运,表现阶级仇与民族恨,塑造不屈反抗的民族性格,到揭示民众人性扭曲与缺失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嬗变过程。不过在揭露人性的缺失和批判病态的灵魂时,姜敬爱侧重从阶级意识出发描写时势变化导致的人的精神蜕变,而萧红则注重批判长久因袭在民众潜意识里的人性弱点。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源于作家对底层生活的亲历体验,即两位作家都有着孤寂的童年、饥饿的困扰和漂泊的经历,这成为她们共同具有的生活与创作资源;另一方面也源于作家不同的创作追求,即姜敬爱自觉地将小说创作纳入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轨道之中,力求以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剖析人性,而萧红则秉承“对着人类的愚昧”的创作宗旨,挖掘出长久积淀在普通民众心灵深处并腐蚀其灵魂的痼疾和毒瘤。参考文献:

[1][朝]姜敬爱.破琴[M][韩]李相庆.姜敬爱全集.汉城:照明出版社,1999.

[2]萧红.呼兰河传[M]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选编.萧红小说全集(下).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3]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朝]姜敬爱.人间问题[M].江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 82.

[5]萧红,生死场(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6]萧红.北中国[Ml//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选编.萧红小说全集(上),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7]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

[8][法]泰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9l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1935年11月14日.中国新文学名著提要.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8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张洁小说的叙事艺术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
    高三叙事作文:高三的“三步曲
    高三叙事作文:斑斓一季的浮草
    高三叙事作文:公交车窗外
    动漫艺术会成为中国新经济体
    第14课时 记人叙事文的阅读
    中韩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分析
    当代文学的叙事时间效果的分
    当代中国主流电影中的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