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           
论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
文化转换过程,涉及思维与语言、存在与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翻译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与普通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异。普通外语人才只需用单一语言(即外语)进行听说和表达,基本上不涉及双语转换机制;翻译人员的思维则必须以双语交际能力为基础,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不管从事口译还是笔译工作,都必须既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又有高超的翻译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中、外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 规律 以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才能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写出 自然 贴切的译文。随着翻译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业者还应具备广博的百科知识,如信息、管理、医药、科技、法律、经贸、 金融 、传媒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笔译者,既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熟练的翻译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研究精神。同时,翻译从业者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口译者,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如实、准确、友好地转达被翻译者的意思。

    翻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还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然而,目前我国翻译方向硕士生的培养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培养目标为高校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培养模式偏重于学术性,对翻译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则不够重视。在人学 考试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忽视翻译操作技能的培养,就会导致翻译实践能力偏低,不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的培养。某大学一位教师告诉笔者,他们学校有资料翻译任务,想请新近聘用的一位翻译方向硕士毕业生承担一部分,没想到这位毕业生竟然拒绝参与,说自己是搞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擅长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研究对翻译学科建设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但仅仅懂得理论而不会实践,这样的毕业生就无法满足社会对翻译实践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校去年新上了翻译方向硕士点,我曾利用参加国内翻译学术会议的机会,向一些知名外语院校的教师询问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是否应开设翻译实践课,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否定的。我问他们,学生的操作能力差该怎么办?他们告诉我,用翻译项目来弥补。翻译项目实践诚然是必要的,但翻译项目并非人人都能得到,并非总是能够得到,没有项目时该怎么办?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感恩节英文介绍(附中文翻译
    英美文学翻译思维构建的思考
    中英文简历的差异与翻译原则
    语言相对性原理对外语翻译策
    浅谈应用型外语翻译人才的培
    培养应用型外语翻译人才的思
    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林纾
    非外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的探
    英美文学作品中复杂状语成分
    社会文化语境在文学作品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