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国家构建视角下的中俄转型比较分析           
国家构建视角下的中俄转型比较分析
俄罗斯陷入一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公民社会失灵”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的秩序分裂状态。其最终后果就是扰乱了社会成员的理性预期,产生各种机会主义行为,缩减了社会信任空间,无法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并由此加剧了社会经济的衰退。
  为了使俄罗斯摆脱转型危机,普京在其八年的任期内对俄罗斯的转型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其核心是强化国家制度建设、提高国家能力、构建强国家主导下的可控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措施包括:改革政党体制,完善联邦制度,消除寡头干政,改革行政体制;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强化国家对国有资产及战略性行业的控制,加强宏观调控,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实行整合社会的积极社会政策等。该战略调整对于恢复国家能力、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复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中的许多政策延续至“梅-普”共治时代。
三、国家制度构建与能力培育:中国的转型经验
  
  与俄罗斯不同,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社会经济转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良好绩效。转型期间,中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平均GDP增长率达9%以上,2007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达到1978年的15倍。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中国保持了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中国转型的成功实践与国家的作用密不可分。特别是中国通过有效的国家构建,培育和增进了国家能力,实现了国家与市场及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表1中不难发现,中国所有的国家能力指标不仅超越了俄罗斯,而且在转型国家中位居前列。因此,称中国为“强国家”治理模式是有实证依据的。
  转型启动前,尽管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备程度不及前苏联,但是国家对社会高度渗透和控制的全能主义治理模式却与前苏联基本相似。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曾使中国社会陷入极度混乱,国家能力遭到严重削弱。这种特定的结构性约束决定了中国转型期的国家构建需要有效权衡两方面的任务:一是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恢复国家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的基本职能;二是通过稳健而有效的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模式转变,使其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中国的领导集团比较清醒地认识到上述结构性约束,采取了适宜的策略选择,实现了有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之江
    广东构建红段子网络文化
    英美文学翻译思维构建的思考
    图书情报学教育使命的意义构
    浅谈智能社区网络系统的构建
    浅谈基于语义web的高校毕业生
    民族主义与国家法治建设的关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建的浅
    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
    贵阳轨道交通人才支撑体系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