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古典小说的“团圆”之趣与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小说的“团圆”之趣与传统文化
dquo;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里所指的“道”在时空上是久远的、循环的,并强调这种循环是不会停止的,没有极限。老子所独创的“道”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也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也罢,都体现了一种圆形反复的观念。人们认为万物及时间的变化都符合圆形循环的模式,由此产生了独特的民族心理——人的生存要与自然的循环相一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等观点,让人们深信事物具有循环发展的趋势。此外,传入我国的佛教对我国人民的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佛家宣扬的“因果报应”的循环理论,同样将时空、人事、生命理解为圆形的模式,使人们形成了“善恶有报、否极泰来”的循环观念。
  人们在心理上与大循环的模式保持最好的协调的方法便是将大循环中最美好、最愉快、最光彩的部分调过来,在眼前制造一个大“团圆”,但是,这样的心理只能是一种愿望,只能在理想境界中存在,因此人们借助文学艺术实现内心的愿望和弥补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不足,对未来抱有一种希望。人们对“团圆”结局的偏爱心理使文学艺术创作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了“团圆”的结局,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也是对人们的一种安慰与鼓励。
  二、中国和谐文化与大团圆心理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和为贵”,“和为美”,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追求和谐的境界。天人和谐是最高的境界,实现了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通过自己的修身养性来实现人际和谐,又通过治国来实现群体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最终实现天人和谐。人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与其融合,这体现了一种回复的思想,也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追求。和谐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集体心理”或“集体无意识”,即“重义轻利”、“尚德黜力&rdquo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