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音乐专科目录的近代雏形           
中国音乐专科目录的近代雏形
世“六部”——“七科”分目——“八科”分类的演变过程,最终在1912年定型为“七科之学”。⑥
  但是,晚清及至民国前期,作为学科名词,歌乐、乐歌、乐法、唱歌、音乐、艺术等语汇,在较长时期内,使用领域广泛。如:
  山东登州问会馆的乐法课(1872);上海益智书会的音乐科(1877);澳门-香港马礼逊学堂的音乐课(1842);北京汇文书院的艺术科(1890);广州时敏学堂的唱歌课(1898);康有为《请开学校折》中的歌乐课(1898);上海启明女校的音乐专科(1904);上海城东女学的文艺科(1904)等等。⑦
  上述这些近代音乐学制史料中的各科称谓,其意义与西方的“音乐”一科大致相似。此段时期,政府颁布的各类有关教育制度的章程、法令、纲要、规则、标准等等,名目繁多,它们对“音乐”一科的归宿和命名,有乐歌、唱歌、音乐等,未成统一标准。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并未有音乐科,但在该章程之“学务纲要”释称:“今外国中小学堂、师范学堂,均设有唱歌音乐一门,并另设专门音乐学堂,深合古意。惟中国鼓乐雅音,失传已久。此时学堂音乐一门,只可暂从缓设,俟将来设法考求,再行增补。”⑧
  自1905年后,大多数教育机构采用“音乐”和“乐歌”并称,民国开始,基本上统一用“音乐”一称。
  同时,晚清民国的学术界,对“音乐”的学科归属问题,也尚未形成共识。如1905年创刊的《国粹学报》,将音乐论文列入“美术篇”; 1921年蔡元培的演说词《美术的进化》中,将美术分为“静的”和“动的”两类。“静的”美术:建筑、雕刻、图画等;“动的”美术:歌词、音乐等。介乎两者之间的,是跳舞。
  中国近代学术分科意识的觉醒,得助于20世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