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哲学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哲学
一而谋划、设计。普鲁士威望的确立和不断增高,是德意志民族自信心增强的标志,也是德国人心中既久的理想。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宏伟理想,德国的哲学家们不仅奔走效力,而且创立了属于自己民族精神永久性支撑的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创立过程,既与德意志民族的国家统一的要求相适应,同时也与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创立相一致。甚至可以这样说,德国古典哲学就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理性表述。
  在沃尔夫的时代里,新德意志的精神构建过程还正在紧张地进行,所以包括威廉一世的儿子腓特烈大帝,还在利用传教士写给中国皇帝的汇报中所描述的以罗马教廷的罪恶为说辞,以相当程度的被理想化了的中国为剑棍,向罗马教廷的权威投掷,反抗并摆脱罗马教廷的权威和控制,从而树立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尊严。①本着这种树立新权威的客观要求,他们需要其他民族的资源的帮助,远方一向被描述得既崇高而又神秘的中国,最适合充当这种角色。所以,沃尔夫即便看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由此体现出的治世的智慧已经“大不如前”,却仍然义无反顾地宣传孔子,张扬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而腓特烈大帝也因此而对沃尔夫十分敬重,并师从沃尔夫的学生约翰·笛亨(Jean Deschamps)学习哲学。当腓特烈登基时,沃尔夫还将自己论自然法的新著献给这位君主,使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盛赞沃尔夫的智慧和贡献”,并就此向沃尔夫阐述了一段哲学王的理想和实际运行方略。在腓特烈看来,“哲学家应以说理诲世,而君主们则应以身作则而范世”。腓特烈还因此赚到了哲学王的荣衔。[2](P57,58)
  实际上包括伏尔泰对腓特烈和沃尔夫以及当时德国的赞誉——“沃尔夫教学,哲学王治国,德意志拥戴他”[2](P58),都不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述的哲学王的原本形象,而更像中国的“内圣外王”。因为沃尔夫对腓特烈的所谓教导,主要是道德的,而伏尔泰盛称的德意志拥戴他的那位腓特烈大帝,实在不是想借用理性来炫耀自己,而是想用“正义和道德的化身”来装扮自己。“除非是哲学家们当上了王,或者是那些现在号称君主的人像真正的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和智慧于一身,让现在那些只搞政治不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莱布尼茨对真空的研究及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