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哲学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哲学
业竟浮沉”,讲的是直截了当的修养,而不致在兜圈圈的过程中遗失修养功夫的根本目的。而“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讲的是如果过于简单直接,很可能因为不能有效地继承古圣先贤们关于修养功夫的启迪,从而失去必要的借鉴而使修养的目的落空。这是异常庄严和异常重要的争论,将这样严重的话题简约为学习研究方法上的差别,这是对中国哲学的严重误解。“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这是讲修养功夫和修养过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诠释”经典的方法原则和路向选取。陆象山不至于狂妄到四书五经都只能作为自己的解说词的程度。中国的这些圣经,都是为成德而设的,为成德而立说,苟能成德,六经自然也就可以成为注脚,设若不能成德,则永远都只能在也应当在六经面前匍匐、跪伏。“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不是要抛弃圣经,任自己妄为,而是不要把圣经仅仅当成教条来亦步亦趋,根据自身的不同于别人,包括古圣先贤在内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身亲感受,找准用力方向,选择有效的突破口,发挥自己践履道德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不要把经典当成束缚,而要将经典有效地转化为适合于自己的有效借鉴。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人生之善,从而成就人生本身,并由此完成天赋的道德使命,实现道德框架下的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沃尔夫说,中国人是在善中感受幸福的。“他们快乐了,也让别人去享受同样的快乐,他们喜欢的东西,也让别人欢喜,如果别人愿意。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也不勉强别人去接受,如果别人不愿意。”(夏瑞春编、陈爱政译《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中的沃尔夫原文为“他们的快乐,别人应当享受,他们喜欢的东西,别人应当欢喜,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应当去恨。”笔者认为,这显然是翻译错了,这样的翻译显然与沃尔夫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孔子的推崇不一致。而孔子的原意也不是这个样子,因此笔者在正文中改正了这段翻译。)这正是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忠恕之道的事实基础是将心比心,这是在长期观察、了解人类共同要求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陆象山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既可以作为忠恕之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莱布尼茨对真空的研究及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