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1           
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1
dquo;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人作品”这样的结论,他可谓一举两得地既了结了艺术作品的本源,也了结了艺术的本质这两个超重量的问题。然而,很难说海德格尔的结论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因为学术界并没有将他的结论作为一个通行的定义和概念广为传播。从中也可以看出,文学的发生论和文学的本体论二者之间是有着深刻的亲缘关系的。
  三、文学本体论
  从作家向作品的转向,也即从发生论向本体论的转变。20世纪初期的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派、新批评、现象学文论以及20世纪中期的结构主义等都是典型的文学本体论研究,即关于文学是什么的研究。其最核心的关键词是“语言”和“结构”。文学理论上的这种语言学转向显然是深受哲学上的语言学转向影响的,毕竟,这一次转向是对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加以挑战。
  较早进入到文学本体论研究的是俄国形式主义。以雅各布逊为代表的“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诗歌语言研究会”,均把研究角度放在了语言上。雅各布逊首先提出了文学研究的科学化问题,即“文学学”,并明确了它的研究对象,即“文学性”。雅各布逊将“文学性”看作是技巧,什克洛夫斯基看作是手法,用传统的表达就是作品的形式。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由此论文联盟*,形式在什克洛夫斯基那里获得了绝对性,他把整个文学史的发展看作是新旧形式的更替。俄国形式主义的另一个代表梯尼亚诺夫关于诗歌语言的探讨及他的文学系统论和英国的语义学派和新批评完全不谋而合。他在《诗歌中词的意义》中开篇就点到,“词没有一个确定的意义”,并进而阐述了这样的主张,“每个词都从其最常用的语境中获得色彩。一种语境与另一种语境的区别取决于语言活动中各种条件及功能的区别。”关于文学史,他认为,“只有把文学的演变看作是一个系列,看作是和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政治学分
    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政治学分
    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模式及其
    现代西方学院经济学的扩张对
    明末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受阻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教学断
    中国的“威权”与西方的“民
    当代中国哲学1
    当代中国哲学2
    论西方人口理论对我国人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