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昏(上)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昏(上)
lacrum)文化的兴起息息相关,大众也在通过视觉接受这种文化对自身的“塑造”乃至“改造”。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创建的“拟象理论”非常适合于描述后现代社会出现的这种“图像转向”(the pictorial turn)或“视觉文化转向”。换言之,日常生活“深度审美化”的最突出呈现,就是仿真式“拟像”在当代文化内部的爆炸,这种诉诸视觉化的文化由“眼”而入直接塑造着人“心”。如此一来,“拟象”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得以“内爆”,一切都笼罩在“审美的灵光圈”之下,当代文化现实从而成为“超现实”的, 不仅真实本身在“超现实”中得以陷落,而且,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矛盾亦被消解了。这种由审美泛化而来的文化状态,被鲍德里亚形容为“超美学”(Transaesthetics),也就说艺术的形式已经渗透到一切对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变成了“审美符号”。 当无孔不入的“拟像”进入到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环节的时候,即使是最为日常和平凡的现实,都可能被投入到“审美符号”之中而成为审美的。
  按照这种区分,“表层的审美化”主要就是一种“物质的审美化”,对应而言,“深度的审美化”则主要是一种“非物质的审美化”。当然,这两方面的审美化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的广阔地带,如冰山般的露出海面的部分往往属于“深度的审美化”,“深度的审美化”亦是以“表层的审美化”作为根基的。如是观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整个历史进程的内在结构,便可以图示如下:
  
  与这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历史趋势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音乐教
    高考写作生活化与个性化策略
    老小孩的生活哲学
    浅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活
    农村留守人口生活现状问题研
    《名人传记》为生活添彩
    “生物语言学”及术语考究
    三句半《我们的生活》
    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