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昏(上)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昏(上)
ldquo;朝晖”相颉颃的,正是曾一度占据主宰的欧洲康德美学的“黄昏”。这相伴而生的一“朝”与一“夕”,与当下欧美文化研究领域对日常生活的“深描”和美学界对康德美学的“省思”之取向是一致的,尽管运思的路数彼此各异,但这两方面在我们看来却如此紧密地被勾连在一起。
  
  二、反康德美学之一:“生活实用的审美化”对“审美非功利性”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里,在康德之“第三批判”亦即《判断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1790)中得以最终定性的“审美非功利性”观念,首当其冲受到了质疑。由此出现的问题便是:在康德那里,作为审美判断力“第一契机”的“非功利”诉求,还适用于审美活动吗?美学还能以此为基石吗?这是当代文化动向与传统美学思想的第一种交锋。
  众所周知,“审美非功利”或“审美无利害”(aesthetic disinterestedness)观念,原本发源于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后来康德将之作为审美原则而最终确立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化的主导观念,至今的影响仍很深远。以“非功利”为内核的这类美学形态,被当代欧美学者称之为“综合美学”(Aesthetic Synthesis)。殊不知,所谓“无利害”(Disinterestedness)在当时的英国原本是意为“实践的”伦理学概念,夏夫兹博里(Shaftesbury)在伦理意义上使用了“无利害的热情”这样的话语。同时,“无利害”也较早在夏夫兹博里那里获得审美观照的内涵,因为他认定所谓的“内感觉”(inner sense)的直觉事实上实现的是无利害的审美,后来这才发展为不涉及实践和伦理考虑的“审美知觉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音乐教
    高考写作生活化与个性化策略
    老小孩的生活哲学
    浅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活
    农村留守人口生活现状问题研
    《名人传记》为生活添彩
    “生物语言学”及术语考究
    三句半《我们的生活》
    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