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昏(上)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昏(上)
量。
  因而,审美的“独立存在”、“自满自足性”便同大众文化和生活的“实用性”相互对立,前者也就被后者相应地消解了。这意味着,“生活实用的审美化”造成的后果是,康德意义上“审美非功利”观念必然面临着理论上的窘境。正如布尔迪厄在《差别》(Distinction,1984)中所认为的那样(这本书的幅标题就是“对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大众对文化作品的批判源起于一种和康德美学截然相反的“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大众感知方式),大众美学是一种“自在的美学”。这种“自在的美学”以其功利性的诉求,显然是在逐渐侵蚀着非功利的“自为的美学”的领域,这种“自为的美学”最重要的奠基者无疑就是康德。
  
  三、反康德美学之二:“有目的的无目的性”对“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在“审美非功利性”的基础上,康德独创性地赋予审美判断的“第三契机”便是:“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只要这形式是并不凭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上被感知的。”所谓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purposiveness without a purpose),正是康德对审美判断的另一重要规定,这一规定在“日常生活审美化”那里亦遭到了置疑。
  这里便涉及到“合目的性”的问题,这种“目的观”往往由“善”的观念而来。“合目的性”,简言之,就是事物形式(结果)与概念(原因)相一致对主体所显示出的状态,这显然先在设定了“合目的性”仍是客观对主观的符合,在主客两分基础上的符合。这种合目的性又可分为“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目的性”,而审美判断则显而易见属于“主观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音乐教
    高考写作生活化与个性化策略
    老小孩的生活哲学
    浅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活
    农村留守人口生活现状问题研
    《名人传记》为生活添彩
    “生物语言学”及术语考究
    三句半《我们的生活》
    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