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           
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
;的传统心理模式与审美情趣的力证。王国维在本世纪初所著的《红楼梦评论》中,曾有过基本的美学概括:“……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④王国维在此借助于叔本华的悲观厌世哲学观点,觉察、反衬出中国小说和戏曲的这种传统的情节及其结局类型。
  追根溯源,中国悲剧的“团圆之趣”源自于“中和”的美学传统。 《论语·八佾》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庄子·天道》中的“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等都是对“中和”的典型描述。“削减差异、调和矛盾、消融对立”是“中和” 之美迥异于西方“不和之和”审美理想的特征⑤,并在后来的艺术中被不断强化发展而成为一种内在的约束。
  因此,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我们已经发现“大团圆”或曰“光明的”、“亮色的” 尾巴,被创作者反复运用于影片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结尾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范式。总的来说,这种“哀而不伤”的传统让中国很难有真正的悲剧动画,却非常符合“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定向追求和“为儿童服务”的意识形态宗旨。然而,对抗恐惧、追求快乐的情节一旦使用过量即会对悲剧冲突的艺术效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宝莲灯》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最为体现沉香救母精神的征途磨难如鬼城、荒漠、雪崩、地裂等情节没能精心刻画,母子分离、人神反目的悲剧纠葛没能细心营造,反倒把时间浪费在远离主题的原始部落舞蹈上。“大悲大痛”在转化为“温柔敦厚”的路程中偏离轨道,成了“滑稽搞笑”。不能不说,《宝莲灯》是一次失败的改编神话题材的尝试,其重要的教训之一“悲剧性的营造力度不够”,值得我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改革
    极端民族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
    空白理论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
    浅议公共组织投资管理中的问
    新型材料在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行政法在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作
    浅析心理学在多媒体课件设计
    浅谈经济法在中职学校教学中
    俄语语言教学中的艺术文化移
    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中的财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