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大宗师》的哲学思想           
论《大宗师》的哲学思想
切顺其自然,逍遥自在的世外高人。他把一切都看的很淡,不会被任何事所牵绊,因为他体悟到了万物之宗的道,把握了万事万物的根本,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什么是是非非、生生死死,全部都“道通为一”,在他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区别,所以他不会为任何事情而左右,不会被任何情感而羁绊,无忧无虑地神游于天地之间。当真人处于混同境界时,则与天道自然同游;当他混迹于芸芸众生之中时,则与世人为同类。这正是体现了庄子“天与人不相胜”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其三,道之不可受。在庄子看来,“道”不可道,可道而非常道。本篇通过南伯子葵与得道者女偊的对话,说明了道是“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南伯子葵还是局限于求知的阶段,以为女偊可以把道像知识一样传授给自己,即使女偊告诉他得道的过程,要“外天下”把天下都置之脑后,再“外物”把人事置之度外,进而“外生死”不在乎生死,把心灵从凡尘世事中解脱出来,平静淡定没有任何杂念,真正的大彻大悟时,也就做到了“朝彻”而后就能洞见到独立而不改的道,这样也就能进入不死不生的永恒境地,也就是庄子所谓的“撄宁”,但是他还是对女偊步步逼问。整理:WWW.YbAsk.COM 。
最后女偊无计可施,只好用“副墨之子”、“络诵之孙”来敷衍他,诣在说明道不可道,闻无可闻。其实道只能是靠自己的体悟,而不能被任何人一字一句地传授的。庄子又通过颜回与仲尼的对话说明了悟道的过程,颜回一直从忘仁义、忘礼仪,最后达到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心与道冥的境界。
  二、“相忘于江湖”的入道境界
  《大宗师》中有一条成语极为著名:相濡以沫。它是用来赞美在危难关头仍然不离不弃的患难之交。但庄子当时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更加赞赏“相忘于江湖”的入道境界。与其等到成为涸泽之鱼,不如平时自由自在地各自生活,逍遥快活,两两相忘。“相忘”庄子是让我们放下各种情感,不要被情感所羁绊,要学会逍遥乐观豁达,不要自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论《老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
    试论《天子游猎赋》以虚写实
    红楼也大话《大话红楼》
    论《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
    《大学读》2000字读后感
    论《镜花缘》对儒家文化教育
    评论《水浒传》毛太公惹的风
    论《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教育
    试论《聊斋》电视系列剧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