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辉煌与隐忧:法律史学六十年评述           
辉煌与隐忧:法律史学六十年评述
法律体系是由若干部门法,如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所构成的,是诸法并存的,也是民刑有分的。至于一部法典所采取的体例,或者是混合编纂,即所谓‘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或者是单独编纂,那是立法技术问题,是特定时代立法者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也受到法律调整的需要和时代的制约。”
  关于中华法系特点的讨论,一直是法律史学界的热点,学者们从礼法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儒家思想与法制、家族制度与法制等角度进行了研究,近年里又从伦理法、宗族法、民族法等角度作了补充。但对中华法系基本特点的看法,法律史学界尚未取得共识。不少学者认为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是“礼法结合”,但因礼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有具体的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的礼,有抽象的与天理、人伦及治国之道相融合的礼,有的礼与法律混为一体难以分开,有的礼与法律各自独立,互不相关。所以,用“礼法结合”来概括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给人的认识是笼统的、难于确定的。张晋藩将其概括为六点: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法系;儒家学说对法律有着深刻的影响;引礼人法,礼法结合;家族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融合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制定法与判例法互补互用。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一书中,更将中国法律的传统系统化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色。
  相关研究有张建国《中国法系的形成与发达》(北京大学,1997)、刘广安《中华法系的再认识》(法律,2001)、马小红《礼与法》(经济管理,1997)、《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大学,2004),郝铁川《中华法系研究》(复旦大学,1997)陈红太《中国刑律儒家化的标准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等。关于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代表性的成果有: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1991)、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北京大学,2004)、武树臣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1994)、范忠信《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2001)、苏亦工《中法西用:中国传统法律及习惯在香港》(社科文献,2002)、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上海人民,1991)等。关于民间法及宗族法研究,主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试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
    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与隐性
    浅谈美学的分身术与隐蔽的身
    浅谈网络时代与隐私权的保护
    论“人肉搜索”与隐私权的保
    试析世界贸易组织存在的问题
    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保护
    试论表达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辉煌的明天
    为了明天的辉煌(国庆节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