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杜夫海纳的审美形而上学           
杜夫海纳的审美形而上学
的起点。
  第一,美学对哲学认识的贡献,超越本质与现象的二元对立。胡塞尔沿袭了古希腊哲学的道路,即哲学要求万事万物背后的根本,又承继了笛卡尔、康德的思想,即从主体出发。方法上,他则提出还原到纯粹意识,从现象直观本质。但是,还原是难以达到的,如梅洛·庞蒂声称,现象学向纯粹意识的还原是不可能的。但是杜夫海纳对审美经验的分析表明,“审美经验在它最纯粹的一瞬间,完成了现象学的还原”,就是说还原在审美经验中是可能的。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经验是不可能被还原掉的,审美对象是现象学还原的剩余。对审美对象的分析表明,艺术有最高的价值属性即形而上学属性,自然中人与世界万物共属一体。这种关系在哲学上是无法验证的,在审美经验中却是不容置疑的。对审美经验的分析,开启了哲学思考的诗化道路,现象就是本质,美就是真。
  第二,在美学方法论上的贡献,超越形而上与形而下之争。在西方美学史上,自柏拉图到叔本华的美学,一直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或日自上而下的方法),即从哲学的一般原理出发,解释个别的美学问题。一般说来,这种方法有两个特征:一是以认识来研究审美,二是强调美是客观的东西。正是这种方法决定了研究视角,使人们去对美下定义。19世纪中叶,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出现,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模式。从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到托马斯·门罗的科学美学和阿恩海姆、贡布里其的艺术心理学,美学家们把研究重心转移到审美心理。但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把审美的意义局限于主体心理,而看不到审美经验的更高层面,因此缺乏深度。
  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方法之争,现象学美学可以说是一个补充。盖格曾经把现象学方法称为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既反对哲学美学,又反对归纳法。阿多诺曾经指出现象学美学方法上的优势,“现象学及其分支似乎命中注定就有助于一种新美学的详细论述,因为它们强烈反对自上而下的概念程序,而且也同样强烈地反对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确实是现代美学应有的样子。”
  第三,审美经验对伦理学的意义。今道友信有句精辟的话:“现象学方法虽然适用于对美的现象本身做精密的解析,却不足于说明人生中美的根本意义,使人类本来的‘形而上学的要求’获得满足。现象学美学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是必然的。&r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海纳百川决策术